(作者/Waypoint鐵人工廠 簡微禎教練)
人生有幾回,可以再回到國際賽場的舞台?
踏入社會後,要維持訓練與比賽並不容易,在工作與訓練生活之間要不斷拿捏,有時候常覺得,我好像只能專注做好一件事。
不過,這一次,我想為自己再拚一次,到世界看一看。
中華民國鐵人三項協會官網公告了參加資格辦法,選擇在台南安平鐵人三項錦標賽參賽順利拿到機會後….申請按下報名,並買下飛往韓國的機票。
(鐵人教練簡微禎)
這次的比賽,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半程超級鐵人三項113公里,而是世界鐵人三項聯盟(ITU)在亞洲新舉辦的賽事距離,等比加長為3公里的游泳+80公里的自行車+20公里的跑步=103公里的總長距離。
今年的我,開始專心準備了Ironman 70.3,繼普悠瑪鐵人賽失利後,這是上半年設定的主要目標。對我來說,51.5公里距離參加了七年之久,這樣的賽事距離100公里以上,累積資歷應該還算是個新鮮人吧。
賽前腦袋想很多
未曾參加過的賽事場地,未曾經歷過的水溫與各種所有狀況,考驗了我們團隊的強大意志力與應變能力。出發前,先做了些功課,兩週前的氣象預報指出,比賽當日(5月13日)是下雨天,一直到出發前確認,是賽前一天(5月12日)為100%下雨天。心裡不禁開始盤算著、重覆著演練,相較於在台灣比賽,補給品內容與水分調配都要適應,看到官方郵件回報水溫約14至15度、氣溫早晚落差10至25度,其實,心裡開始有點忐忑不安,這到底是什麼感覺……(這趟旅程中,我的心一直砰砰跳的想著這件事)
想起國外教練曾說過,當地時差每差一小時,就必須多一天到當地去調整,因此我們提前了三天出發。
出國乃舟車勞頓之苦
比賽地點在韓國的群山,於韓國仁川再往南端一些,車程約2.5小時,原本以為會非常順暢,但事實卻不然。兩小時飛行抵達機場後,我們在仁川機場等大巴就等了約一小時,好不容易大巴來了,但突然出現一堆韓國大嬸與司機用我們聽不懂的韓語嚷嚷,堅持不讓我們帶著龐大行李上車,這時候以為Google很好用,口語錄音翻譯出來還是不太能溝通。好在聰明的學弟下飛機後先行留下官方人員的聯絡WeChat,溝通後,終於讓我們上車了,接著到轉運站再轉車,一番折騰後終於在晚上十點抵達飯店,但真的是一波三折,官方登記我們抵達時間與離開時間都是錯的,遠在家鄉的親人甚至比我們還緊張。不過,這正是我們學習長大的機會,遇到問題就是要學會去解決。(同行車上還有來自他國的帥哥,在英文可通的聊天下,原來他們飛行加等待的旅途整整持續了兩天,其實,我們只是塊小起司。)
內心憧憬的優美風景
鐵人賽,常常需要一個腹地很大的地方,心裡總憧憬著,風景應該非常不錯吧。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Google Map顯示是個偏遠地帶。有點像是台灣的工業區,距離吃飯的地方也是要走路約2公里(因為在飯店吃的話,每餐要新台幣800元起跳),因此大家也開始著計算著賽前這兩天伙食要怎麼調整,休息時間也要注意。
我們必須要全心專注在比賽上。
賽前兩天,5月11日的晚上舉行賽前技術會議,這一如往常的ITU系列賽事,有場地介紹與比賽路線,預告著接下來的氣候與水溫,來到這裡的兩天從13.5度經過下雨,一路下降到13.2度。
我向魏振展教練詢問:「13.2度游起來是什麼感覺?」結果,他很輕鬆的回答我:「等妳游完再告訴我是什麼感覺。」
內心戲瞬間上演各種心情低落的劇場。
大會開放5月12日,也就是賽前一天可以進行賽前場地適應。這天從早上開始就下起大雨,大會很快應變派出車輛,選擇保護大家的安全,開車繞行自行車賽道,並不開放游泳下水。出發當日有先在北市大賽前調整游泳,但是,到這邊並沒有接觸到水域,增添了些許的緊張感。
比賽日
Elite Men:6:30 開賽
Elite Women:6:35開賽
水溫:13.5度
氣溫:15度
賽會最終裁決今日比賽游泳3000公尺改為1500公尺
早上的韓國非常涼爽,道路仍然有些潮濕。一如往前比賽的模式,我讓身體維持保暖狀態、輕鬆地吃著早餐,心裡盤算著接下來的時程。抵達賽會轉換區後,不同以往的是領到兩個晶片,特別的是自行車不像台灣自行車賽把晶片綁在前叉,而是有個扣環讓晶片能綁在快拆上面,各種新奇的體驗又讓我有點緊張了。
我花了滿久的時間在做這件事,還一度找不到快拆上的彈簧,所幸最終還是順利將晶片安裝完畢。接著我把所有裝備就位,因為考量上岸後的寒風刺骨,將Frontier保暖長車衣與手套先預留在轉換區盒子裡,接著開始穿著防寒衣。
提早開賽是哪招!?
早上6點10分,當我們還在擦拭熱身油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男子組竟然鳴笛了!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竟然提早開賽!很快的,女子組就被唱名要就出發位置,緊張的我竟然沒拉好防寒衣,技術委員很好心的衝到我背後幫我拉上。
3、2、1,比賽開始!
游泳路線共有四顆浮球,一圈750公尺。在踏浪前行經過第一個角錐後,接著採用豚跳姿勢,開始感受到13.5度是什麼感覺了,跟過去一樣的競賽模式,我試著想跟上集團,但卻沒有想到,防寒衣的緊繃及冰冷的水溫,讓我愈來愈無法呼吸。
此時此刻,我感受到學生所形容無法呼吸的感覺了。說真的,我無法游泳。
我想棄賽。
我前後停下來立泳採水了三次,隱約聽到大家的尖叫聲,這水溫的感覺真的是用「冰」可以形容,眼看著其他選手離我遠去,我感覺自己無力跟上,不斷告訴自己要冷靜下來,但,「我想棄賽」這四個字一直在我腦袋裡盤旋不去,直到游了300公尺過了第一顆浮球之後,開始出現了大浪,只要想用雙邊換氣,就極度缺氧無法呼吸,後來隻身只剩我自己一個人,瞬間內心有些害怕,用右邊換氣同一個節奏,看著浮球與水道線前進,終於稍微冷靜點了。
準備繞行第二圈時,開始看到分齡組選手,我看到了許多跟我一樣的反應:無法適應的選手們抱著浮球、喊著救命,讓我內心裡再度有些掙扎與不安。
所幸最終,順利游完上岸游完了,心裡的第一個想法是:「我還活著!」實在是讓我非常雀躍。
感覺不到腳趾頭啊
對,我有在跑,我真的有在跑,游泳上岸到轉換區有850公尺的距離,但只要是沒有包覆的四肢,一律都是凍傷的感覺,我很抖的脫下防寒衣,頓了三秒,覺得天氣還算是涼爽,我可以不穿車衣,但是,我依然選擇戴上手套,全身還是抖到不行,無論如何感覺手套怎麼都戴不進去阿!
接著,我終於踏上80公里的自行車遠足旅程,賽前我的食慾不錯,賽中也可以穩定進食,自我感覺的狀況其實不錯,經過三月份Ironman的比賽,我慢慢地抓到適合自己的補給策略,每二十分吃果膠,吃了兩包後,換吃羊羹,食慾狀況很好,心裡也就漸漸地穩定下來。
自行車路線共有六個緩上緩下的坡道,我盡量一路保持相同速度與穩定的轉速,過了四十公里後,一路騎著他們的跨海大橋,雖然是大橋且沒有遮蔽物,但並沒有很強大的逆風,但還是有不小的側風掃向我們。在韓國的這個賽制一樣不能跟車,騎在三線道上,維持時速30至32公里,心情也更加輕鬆。來到55公里,追到了游泳先行上岸的小學妹,她也開始無法穩定騎乘,小聊了兩句後,我就繼續了我的遠足旅程。
來到60公里,身體開始出現狀況,股四頭肌稍微有點腫脹、左膝蓋下方也有點不適、屁股也漸漸麻痺且坐不住、就算公路車裝休息把我也開始趴不下去了。最後大會多送給我們3.7公里的路程,讓我們下車轉換,在寒風刺骨下,腳趾頭被吹得還是相當麻痺,一下車,腿軟的感覺瞬間襲來。
我真的「不慌不忙」地坐在地上穿起襪子與跑鞋,小學妹隨後也下車了,我們一起坐在地上又小聊了兩句。
吹海風漫步在跨海大橋
最後跑步的20公里,其實我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念頭:「我還活著,不要停下來走路就好。」
從三月份過後,我的訓練量大幅變少,跑步訓練總次數只有少少的三次,其實,雙腳因為過少的訓練,從右腳股四頭肌到左腳股四頭肌,不斷互相輪流抽筋,再到雙腳一起抽筋,三月份的Ironman還沒有這樣的感受。我心裡一直提醒著自己不能加速,只想著穩定跨步前進,貿然加速可能會在比賽後段瞬間失速,只要穩穩地就好。第一公里跑在4分55秒的配速,前五公里保持在每公里4分55秒至5分速,狀態穩定。不過,身體開始有點出現食慾不佳、反胃吃不下果膠的狀態,只能透過一些飲品補給,最終絕招就是可樂了。
在跑步到7公里處時,換我被小學妹追擊,她輕拍我肩膀說「學姊,加油!」我還是説:「我穩穩的就好。」
但是,大家真以為我就這樣看著她遠去了嗎?其實,她一直在我的視線範圍內30至50公尺來回徘迴,學姊我呢,就這樣看著我的手錶穩定前進中。老屁股學姊心裡想著:「也許我可以靠經驗取勝吧!」對,沒錯,到了12公里處,我愈來愈追回小學妹了!
遠遠就聽到學妹因為心率過高而使手錶在逼逼逼響的聲音,還有她搖頭晃腦無法靜下來的情況。。學姊我認真說了幾句:「妳可以安靜下來,聆聽自己身體的感受嗎?不要一直追手錶配速。」
學妹用撒嬌的語氣問道:「學姊你可以陪我跑嗎?」但我並沒有理會她,說完這句話其實我很喘,我只能一直維持穩穩的節奏。
我的策略是,每公里才去稍微看手錶配速,智慧的手錶是對自己加分用的,而非影響情緒。個人感覺是,如果是我,事前會把這些會影響身心靈狀況的智慧能力先關閉,或者不如不要戴。
過去比過了幾場100公里以上的賽事經驗後,我總是在跑步15公里時承受不住,這次也沒有例外,每公里開始掉5秒,但,內心卻是愈來愈興奮。
倒數20分、15分、10分、 5分…….我要進終點了!
用盡所有力氣、意志力,終於看見計時鐘5小時04分17秒。轉頭過去,看到小學妹馬上進場,我們只相差5秒。
這天是母親節,我想回家。
完賽後,心裡有滿滿的淚水,不只是感動,更多的,是害怕。
在我接觸鐵人三項這麼長的時間,真的從來沒有像這次比賽這麼害怕過,不斷對自己說著:「活著真好。」在女子組當中,原本有17位選手,完賽後心裡有很多疑問:人都到哪去了呢?
不確定是什麼原因,最終只有7位完賽,值得開心的是,中華小將全數完賽。而意外的是,我獲得了人生第一場長距離亞錦賽第五名。更要恭喜的是,張家班仍然獲得佳績,張婷婷拿下第二名(排名亞洲第一)、張家豪排名第五名。
人生當中有幾次,會經歷這樣子的際遇,說實在,如果你問我,下次再辦我會不會去?其實,我還是很害怕、很怕死,我真的不敢嘗試。
去韓國那一天,我的人生當日少了一個小時。
返國回台灣那一天,我的人生當日多了一小時。
我看著我的GPS Garmin手錶,感嘆著:「活著真好!」真的沒有更貼切說法了,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專心把握當下,我很幸福。
我要謝謝我的家人,一路走來,支持我的夢想。
我要謝謝我的老闆工頭Jovi,支持我去看看世界。
我要謝謝我的朋友與粉絲們,時不時傳送關心與加油訊息。
我要謝謝同行台灣夥伴們的互相照顧。
我要謝謝我的贊助商:Waypoint鐵人工廠、ZIV、Frontier、32GI、Airstreeem。
我的「打鐵人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