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鐵人三項選手謝育宏,今年24歲,曾經從5000多名國內外選手中拿下「IRONMAN 70.3」臺灣站113公里亞洲第一名的成績,去年12月更兩度突破自己大鵬灣鐵人三項的自行車賽道紀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跟跑步10公里的距離。很難想像,謝育宏從完全不懂三鐵到現在的成績,只花了短短6年,而且成績仍在飛快的突破中。
「謝育宏是一個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孩子,鐵人三項比賽距離長(標準賽事為51.5公里),又是戶外開放的環境,每場比賽就算在相同場地,環境狀況也都不一樣,隨時要在不可控的環境中找到自己可以控制的施力點,不斷的突破自己,這是鐵人三項運動最有魅力的地方。」每場比賽都到場支持,幫忙謝育宏協助蒐集數據、紀錄跟補給的育宏媽媽如此說道。
當不確定成為生活日常,你的心理要更堅強
「雖然鐵人三項環境變化很大,每場賽是路線也都不相同,但我們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我們自己,只要對自己夠充分了解,很多結果是可以預期的,這也是三鐵運動教會我的觀念。」-謝育宏
面對不確定,人的心理很容易失控,而失去控制感會令人感到壓力;如何因應壓力,就有賴於我們是否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不可控或不確定時,能找到可以施力的點。職業三鐵選手謝育宏,每場賽事除了賽前的訓練與場勘外,比賽當天一早醒來,走進賽場,看到動線位置跟安排的流暢度,就知道自己能否突破自己的PB(個人最佳表現)。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預期的,像是你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還有近期的訓練週期,比賽前的每一次訓練,都是在錯誤微調修正,比賽當天只是自己訓練結果的檢核,只要心態放輕鬆,客觀覺察自己的狀態,突破是可預期的。」不帶負面情緒,相信所有事情皆能進步改變,謝育宏確實是位擁有成長型思維的運動員。
三個方法,思考自己內在心理的強韌程度
我們其實跟職業運動員謝育宏遭遇的挫折一樣,當壓力挫折來到時,有沒有辦法消化它,或是從中得到有意義的滋養與成長,就是衡量我們心理韌性強度的指標。擁有10年兒少臨床心理經驗的心理師陳品皓提到:「如何培養內心強大,在挫折中仍能持續努力成長的孩子?有三點可以觀察,看他在遇到挫折時如何消化負面情緒,覺察自我與環境的關係,並且在變動中能否持續的精進成長。」而運動,正是面對挫折與心理韌性反饋的最佳實驗場。
方法一、不帶負面情緒:接受自己的不足,認清自己才能收獲自信
高中畢業於棒球名校高苑工商,高三後才投入鐵人運動訓練,短短6年就成為職業鐵人三項選手的謝育宏,從棒球選手轉戰鐵人三項,初期連家人都不看好,挫折從來沒少過。
「一開始,一場鐵人賽的報名費就要花掉我半個月的生活費,家人還問我幹嘛玩這麼難又累的比賽,而且三個項目我還沒有完全練完,轉換區調整也不會就下場比了,根本就是一邊比賽,一邊看,一邊學。」謝育宏說自己頭都洗下去了,只能全力以赴,拉下臉來不會就問,因為沒有額外的錢請教練教游泳,旱鴨子的謝育宏就靠Youtube游泳影片自學,把步驟跟方法抄寫在筆記本上,帶到游泳池,游一游再爬起來看一下筆記本,調整動作,或是觀察附近水道游的比較好的人詢問。
「剛開始練時,根本沒人理你,大部分教練也不太願意教我這種沒基礎跟游泳外行的選手,因為游泳是第一個項目,輸了大概比賽就沒了,但如果當時我一直跟學長們比,可能早早就放棄不練鐵人三項,也就沒有現在的我了!」謝育宏感謝一路走來幫助過他的教練、師長們,雖然跌跌撞撞,摸索很久,但是他很享受贏過自己的突破感,並且在各種嘗試中找到自己的發揮空間,謝育宏說:「只有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不帶負面情緒,依靠科學檢測數據客觀調整,才能自信的持續向前。」
方法二、培養自我覺察:不是為了要贏誰,只想知道跟別人還差多少
運動員是特別需要強烈自我覺察的一群,為什麼一直游不快,是動作哪邊錯了嗎?為什麼跑一下就很喘、很累?選手不能自我為中心,只專注在自己身上不顧外在環境感受,而是要接受環境的反饋,有助於理解自己內在到底發了什麼事。
育宏媽媽回憶道:「與其他10歲就開始練的職業選手相比,謝育宏起步真的很晚,每次比賽第一項游泳上岸時,教練都會在旁邊大喊秒數,提醒選手跟目前第一名的差距是5秒還是10秒,我一開始也跟著喊,只是喊的是5分鐘,10分鐘這樣,因為要喊得很大聲讓謝育宏聽到,站在我旁邊的教練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好像在說:差距這麼大還喊幹嘛?能追得上嗎?」育宏媽媽邊笑邊說,這其實才3年前的事。
喊出來又追不上,不喊出來就不丟臉啦!但謝育宏說:「當然要喊!因為我只想知道自己跟第一位選手還差多少,明年才有機會調整進步。」眼光放遠,當大家覺得這場比賽輸定了,沒希望時,謝育宏看的其實是下一場比賽,對於精密計算的鐵人三項運動來說,只要每項每次都持續進步一點點,就有機會達成預設的目標。
「每次比完賽,我都覺得自己還可以再更快,這就是鐵人三項最迷人之處。」謝育宏認為,進步看的不只是成績數字,還有賽後比較不會累,配速或是心率穩定等,都可以是觀察自己進步的指標。「我會在完賽的當下,記錄自己遇到的問題,如果再做一次的話我該如何調整,像是大鵬灣的公路騎乘姿勢要如何更抗風阻?踩踏的節奏要如何在賽事尾段較沒力時依然維持速度?」
鐵人運動跟人生的挑戰一樣,未來社會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挫折已經是每個孩子生涯經歷的必然,而該如何因應挫折與壓力,靠的就是心理韌性;環境愈不確定,心理韌性需要愈強,也就愈需要自我覺察,才能將挑戰賦予意義,找到前進的方向。
方法三、把成長視為自己的責任:毫無保留,心態開放,用努力讓旁人改觀
談到要如何進步,謝育宏說自己的方法很傻卻很簡單,就是毫無保留的與人分享。「每場比賽我都拚盡全力,不是為了贏過誰,而是知道自己就算全力以赴也不一定能獲勝,所以才更要全力以赴,只有把自己榨乾後,才能進步。」謝育宏像個天真的孩子,不覺得有所謂的失敗,只有還沒有試成功的方法,在嘗試中調整,總會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目標。
「我會公開我自己的訓練數據跟人討論,每說一次自己就又再檢視一次,讓我對自己的訓練產生新的想法或啟發。」思考細膩,心態開放的謝育宏,不怕因為分享樹立對手,反而因此結交了好朋友。
一起訓練的好友林威志說:「謝育宏真的是會跟你交流數據、給予建議的朋友,這在鐵人圈中確實不常見,過去我自己也不太敢公開分享自己的數據,怕我的數據被別人看光光,別人就知道我都在練些什麼了。」
謝育宏鼓勵林威志放心分享,他說:「許多國外頂尖好手都樂於分享,因為分享是檢視自己最透徹的方式,別人不會因為你的一個分享就超越你,你也不會因為分享而少了什麼,分享不是創造壓力,而是承諾自己願意更努力來突破精進,肯定是好事。」兩位好友現在時常相約訓練,互相分析數據,因為謝育宏沒心機、不藏私的分享,因此培養出他無欲則剛的信念與韌性。
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心理韌性,才能擁有應對未來的自信心
「練鐵人後,我最滿意自己的是心態的成長,不再專注一時的成績,而是眼光放遠,對挑戰充滿期待。」謝育宏賽後一手拿著補給品,另一手拿著自己的成績紀錄客觀分析,眼裡充滿自信,那股自信,是來自他自覺自己的優劣勢,客觀分析數據,毫無保留的分享後,並從其他選手的回饋中學習;運動培養他強大的心理韌性,讓他看所有挑戰都充滿了意義。
面對不斷變動的世代,今年最夯的技能或職業可能10年後就關門大吉,人家常說:以不變應萬變,既然外在環境會迅速改變,反而要回到不變的內心,不管是面對課業、職場就業、工作轉業,只要擁有強大的心理韌性,你就有辦法消化壓力,持續成長。
延伸閱讀:
單車也瘋狂…夢想挑戰從南極到北極、騎單車橫越五大洲的極地冒險家王慎志
我可以輸,但我絕不接受自己放棄|三屆奧運划船國手汪明輝的秘密
擁抱逆境|世界第2東奧國手周天成,教你用高逆商與信仰致勝的4個心法
挫折時必看|向世界前10運動員學習3個正向心智鍛鍊秘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