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三項中不管Ironman 226Km、113Km或是ITU(Internation Triathlon Union) 51.5Km、25.75Km的比賽中大多數都是獨自一人完成,在台灣許多賽會聯同鐵三角接力(三個人分別一人完成一個項目)一起舉辦,但最近部分ITU舉辦的比賽中增加了一個項目稱為混合接力組(Mixed Relay),這個項目的競賽方式是由四個人組隊,每個人分別都需要完成游泳、騎車、跑步這三個項目,而每個棒次的距離相同,每個人的距離也比個人賽事的距離還要短,大約會訂在游泳250M+自由車6.6Km+路跑1.5Km,但實際比賽距離會依著每個賽道的距離稍微會做點增減,而比賽接力的順序必須為(第一、三棒安排女生,第二、四棒安排男生)。
2014年德國漢堡混合接力世界錦標賽比賽過程
混合接力比賽賽制在台灣總共舉辦過三次,分別是(2011年宜蘭亞洲錦標賽、2015新北微風亞洲錦標賽、2015全國運動會),也因為僅僅舉辦過三次所以大多數的人聽到「接力賽」,都會跟鐵三角接力搞混,而為什麼最近逐漸的在推廣混合接力項目呢?因為平均每一個棒次在完成三個項目的時間約在20-25分鐘,因為比賽距離短,讓每位選手幾乎要接近或是超過自己乳酸閾值的強度進行比賽,混合接力項目與其他個人項目相比節奏快速許多,再透過接力順序女、男、女、男交錯的接力方式,讓比賽情況精彩性增加,在短短全程比賽一個半小時內充滿變化。
台灣首次在全國運動會中加入混合接力項目,圖片來源:陳美秀
而筆者認為混合接力的比賽棒次安排,第一棒的女生建議擺上能力較佳的選手擔任,因為在混合接力項目在國際賽中是容許跟車輪車的,所以隊伍在一開賽如果能在第一集團內能讓隊伍保有競爭性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棒男生建議也要擺上游泳及自行車較佳的選手,原因不外乎是為了在前面兩個項目能夠在前面的位置保持競爭性,第三、第四棒的選手可能因為比賽中每個隊伍的選手逐漸拉開彼此間的距離,所以自由車獨騎能力變得相當重要,雖然在接力賽是上要躍上世界頂尖的舞台,必須每個棒次實力都必須要非常強,但如果在國內無法找到全方位的選手,在實力調整上也許能為比賽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混合接力賽的接力方式是在指定區域內,以接觸身體的方式交接。圖片來源:蔣旻勳
在11月5-6號墾丁小灣由WeTri舉辦的鐵人賽事中除了51.5Km、25.75Km,還特別加入了混合接力的項目,這是除了國際賽事及全運會外第一次舉辦的混合接力,也鼓勵所有鐵人三項愛好者一起邀約神隊有一起比賽,暨能完成三項挑戰自我,又能和隊友一起共同享受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