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Viewing all 1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三項賽事」XTERRA加入長距離賽事 Gravel友善、耐力先決

$
0
0
XTERRA Taiwan五週年賽事精彩落幕,今年的賽事當中有不少MTBer因此嘗試了三項賽!確實以XTERRA賽事來說,越野單車段無論是器材或是技術都是其中一大門檻,本身就有良好基礎的越野單車騎士,挑戰越野三項非常適合! 拍攝:陳孝甫 但如果你是熱愛113/226的長距離鐵人玩家,想投入XTERRA賽事,卻又有些掛心越野單車難度門檻高,那2022年XTERRA在全球加入的全新賽制,相信會讓你眼睛一亮! 照片取自:XTERRA官方網站 Full Distance 標準距離賽 目前XTERRA越野三項賽以Full Distance為大宗,與三項奧運標準距離相同的1500M游泳為基準,搭配30KM左右的越野登山車路段,以及10公里參考依據的山徑越野跑,各地賽事依照路線風格做調整,菁英組、職業組選手約在2.5小時左右完賽。大家所熟知的XTERRA Taiwan就是標準的Full Distance。 SHORT TRACK SPRINT 短道賽 及 衝刺賽 而兩年前XTERRA開始在歐洲巡迴賽舉辦SHORT TRACK賽事,希望可以增加更多的觀賽熱度,藉由城鎮、人造障礙、繞圈的方式增加比賽張力。 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參加SHORT TRACK短道賽,目前歐巡賽當中的短道賽多半開放精英選手,以義大利站為例,精英選手會先進行前一天的SPRINT衝刺距離的排位資格賽,取得資格的選手才會再分別進行SHORT TRACK預賽及決賽,因此雖然說單一場短道賽僅45分鐘就可以完成,但賽制跑下來,也需要非常強的有氧能力! 全新賽事篇章 - Long Distance長距離賽 有了目前超過30個不同分站的Full Distance 標準距離賽,以及增加收看張力的SHORT TRACK短道賽 SPRINT衝刺賽,2022年XTERRA官方也決定加入更多耐力元素,開啟了全新的Long Distance長距離賽。 照片取自:XTERRA官方網站 長距離的越野三項不是新聞,過去就有類似的長距離賽事,不過隨著近年來Gravel車種的百花齊放,XTERRA將長距離賽事重新定調「更多冒險元素」、「須具備更強的有氧耐力」、「較低的技術難度」、「友善Gravel(礫石公路車種)」! 主要差異將會在單車段,除了可以使用越野登山車MTB,也可以使用GRAVEL/CX車款,一切都依照選手本身的評估,賽場將有機會看到MTB和彎把車款同場競技的畫面。雖然說越野單車段技術難度下降,但可以預期會有更多的體能挑戰,同時長距離的騎乘方式,也會改變裝備、器材選擇的策略,將會是截然不同的賽事邏輯! 而Full Distance 標準距離賽定調為2KM游泳、60KM越野單車、20KM越野跑(會依照實際地點的路線難度微調),可以想像為以113為基礎的賽道距離,不過若你清楚知道XTERRA標準距離賽有不少選手花上6~7小時才完賽,也許會需要回頭想想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賽! 2022下半年歐洲巡迴賽開跑 目前歐洲巡迴賽已經規劃了四場距離賽,分別在法國、比利時、捷克以及義大利,也許還因為標準賽技術難度太高的夥伴,可以考慮長距離賽成為你的人生第一場XTERRA越野三項! 長距離賽法國站:單車段爬升>1800m 越野跑爬升>800m 長距離賽比利時站:賽道資訊未完全公開 長距離賽捷克站:賽道資訊未完全公開 長距離賽義大利站:單車段爬升>1300m越野跑未公告

【Wellcon 會客室】「無所求必滿載而歸。」享受與自己競賽 — 張倫平

$
0
0
有著「甜心女孩」之稱的女子半馬百傑平平—張倫平,近期積極投入三鐵賽事,上個月參加 IronGirl 51.5 就突破自己的最佳,拿下 2:34:24 總 3 的好成績。看似熱衷甚至擅長於各項運動領域的她,沒想到也曾經有著一段「痛恨跑步」、「不想再跑」的時光。 平凡開始不平凡的旅程 身為後山小孩,平平從小就喜歡各種運動,國小也是田徑隊的一員,跑步、騎車或游泳樣樣難不倒她,直到國中左手受傷傷及神經中斷了運動。而讓她重新開始跑步的原因跟許多女孩一樣,畢業前,平平為了在授袍典禮上穿上美美的禮服,在因緣際會之下加入跑團開始練跑。 說到剛被推坑跑步的那段時期,她說到當然會很累,但稍微上手就會想趕快把距離拉長、速度推進,「剛接觸一項運動時還不知道自己能耐在哪,就會為了證明自己去追求數字與成績。」平平苦笑提到,那時就算在訓練途中已經感受到不適,卻仗著還年輕的優勢,不顧身體抗議繼續訓練,前期因此累積許多傷痛,訂下的目標也難以達到。 「後來因為夾脛症(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連走路都超痛,逼不得已休息,才去尋求物理治療與復健的幫助。」直到訓練再度因傷中斷,平平才意識到無法再繼續這樣下去,然而,當時擔任空服的她,工作之餘還需要調時差,空閒時間再安排訓練,日常生活早已讓她應接不暇,對於面臨到的困境更是束手無策,「怎麼跑都跑不好,真的覺得跑步實在太痛苦,希望可以不要再跑!」時常在訓練的停滯期陷入低潮,也讓她逐漸對跑步意興闌珊、失去熱忱。 百傑狗 Kuma 助躋身百傑 在谷底徘徊了一段時間未見好轉,平平反而在領養了狗狗 Kuma 之後,因為每天需要帶她出門散步、釋放點能量,重新開始規律且輕鬆快樂地慢跑。「一開始光跑 5K 都跑不完,還要我抱她回家,到現在她也可以四分半速跑完半馬!」平平如同炫耀自己孩子一般笑盈盈著分享只有她與 Kuma 的晨跑時光,她也提到在非高壓訓練的狀態之下,才重新找回當初那種享受、沈浸於運動當下的感受,更下定決心有機會一定要帶著 Kuma 一起參加一場半馬賽事。 在 Kuma 陪跑同時,平平也參加了 B-Real 跑團,「課表是為了初半馬設計,強度其實沒有吃到很高。」然而,她意外在 2019 年長榮半馬跑進 90 分,接下來的台北馬更再度破 PB(個人最佳),躋身了女子半馬百傑之中,她逐漸發現不用像以前不顧身體狀態拚命地堆跑量、追逐著數字,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一步一腳印的往前邁進,才是能夠持續進步的不二法門。「課表只是過程,現在就算完成不了也會告訴自己過了就過了,不用太在意,反正平常練再多,比賽也可能會烙賽!」平平豁達地開玩笑著。 享受比賽 跨入三鐵領域 同年,平平報名了她的第一場三鐵賽事 Iron Girl 51.5,從小不怕水、喜歡這三項運動的她,原本心想距離不長,不練習應該也能輕鬆完賽,「關門時間四小時,結果我三小時半才回來,還累得跟狗一樣,但真的很~好玩!」她笑說表現不佳,卻也聽得出她對三鐵的一見鐘情,從此她便一腳跨入了鐵人的領域。「比賽氛圍也很不一樣!」提到如何愛上三鐵,平平解釋道,比起馬拉松前幾名選手才會有人在終點前迎接他,三鐵你就算倒數幾名大家都還是會幫你打氣歡呼,認為你也是完成了一項值得喝采的挑戰,親朋好友甚至狗狗還能一起衝線、走紅毯。 看似好玩、熱鬧的三鐵賽事,卻讓平平去年在墾丁的 IronMan70.3 賽事中吃了大鱉,第一次參加海泳賽事的她因為緊張影響表現,「一下水就過度換氣、人多推擠眼睛進海水,還覺得我在往下沉,上岸時又一直被浪打回海裡...」,經過游泳項目的折騰後,本應是迎來平平的兩個追分強項,沒想到騎不到前 1/4 的路程腳踏車就爆胎,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她苦撐騎進轉換區後又遇上左手舊傷復發,手麻到連穿鞋子都沒辦法,「覺得好委屈,我連 T2 都出不去還跑什麼步?」當下的她分不清臉上是淚水還是雨水,也只能深吸兩口氣幫自己打氣再跑出轉換區。 雖然賽事失利,但在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對她來說都是經驗的累積,每一步都支持著她邁向下一個終點,「這次那麼慘,之後也只會表現得更好了吧!」平平開朗補充道。 不斷達成目標 突破自我 看似慘烈的經驗,其實也附帶了許多回饋,平平接著解釋,「我蛙式比自由式快,但為了讓後兩項項目更突出,游泳應該儘量選擇自由式,才能用到手臂的力量以免讓腿提早沒力。」雖然這幾次比賽的游泳項目時間是退步,但對她來說以自由式長泳不但是很大的突破,更讓後兩項的時間有所進步,「我是需要感受到有所成長才會更投入在這項運動的人,所以每次都會給自己一點目標,三月這場 IronGirl 除了破 PB,全程更是都沒抽筋!」 「我一直都覺得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跑步,你只要能找到在工作之餘願意投入去參與的任何運動都很棒!」平平的運動之路也非僅此而已,除了跑步與三鐵,她也對於越野車、越野跑等其他項目躍躍欲試,相信之後我們還能再更多運動賽事上看到她的名字。 後記:Wellcon 運動按摩體驗 「Reynald 老師細心評估身體狀態,每個步驟解釋為什麼這樣做、回去可以怎麼自我排解,並適時調整最佳力道,隔天訓練完全不會軟腿!」準備三鐵賽期間平平兩頭燒兼顧工作與生活,時常疏忽自我放鬆,此次來 WELLCON 體驗運動按摩後,隔天陪 Kuma 晨跑雙腳感受到久違的輕盈,「沒有按壓後遺症干擾,隨之而來的是自信跨步和滿足!」 採訪撰文|陳咨諭 照片來源|張倫平提供 更多運動員故事、運動知識與運動按摩服務,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專頁:Wellcon Sports Massage 運動按摩

鐵人三項游泳能力3指標,讓你不怕關門、安全上岸!

$
0
0
台灣第一場鐵人賽從1992年至今已過30個年頭,從一年一場至最高峰一年超過三十場,雖然這兩年疫情攪局,但整體鐵人賽事風氣也不減反增。這是好事!代表越來越多人投入在鐵人運動上,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現象,越來越多人覺得比一場鐵人好像很簡單 「我看我朋友好像也沒什麼練,他也比完了,我應該沒問題吧」,甚至有些人在比賽前,從來沒有嘗試過開放性水域。身爲教練的真的蠻訝異的,到底需要幾個梁靜茹才能給你這樣的勇氣呢? 為什麼特別提到游泳這塊,不是說騎車或跑步就不重要,而是在安全上來講,游泳是最需要注意的。騎車或跑步中如果真的遇到狀況,大不了就煞車靠邊,或者啟動步兵模式,但若在游泳過程中發生狀況,你有能力再自己游到岸邊嗎? 以下鐵人三項游泳能力3指標,如果你還沒有全數達成,報名鐵人賽前可能要再準備一下! 1.獨立完成踩水 踩水也稱為立泳,也就是能在踩不到地的水域中,保持直立,且持續讓口鼻高於水面。 這點對於鐵人們來說十分重要,學會踩水對於游在開放性水域中,能大幅降低踩不到地的不安感,因為就算真的遇到緊急狀況時,你也知道自己能用踩水保持呼吸,並且保持冷靜 加上鐵人比賽中,過程中難免會有要超車、會發生與他人肢體碰撞的情況,踩水就像原地踩煞車,能在原地稍微停留,並找出最短路徑,在閃躲人潮時少游一點冤旺路 2.學會自蛙兩式 很多人會認為,我比賽時都游自由式,我為什麼要學蛙式呢?對於鐵人來說,有時比賽參賽人數眾多,游自由式定位不見得能順利找到浮球、找到方向,這時蛙式就能派上用場,除了短暫休息外,也能利用蛙式增加視線,幫助你成功的定位 而學會蛙式的另一個重要性為=學會蛙腳,蛙腳為踩水的基本形式,踩水的重要性,剛剛在上一點也跟大家分享了!所以不論你比賽是不是會以蛙式為主,都建議在訓練時將蛙式加入課表之中 3.達成100公尺3分配速內 以2022的Challenge Taiwan來做舉例,51.5賽事中,游泳關門時間為50分鐘,也就是說假設你今天游的直直的,定位十分準確沒游歪,中間也沒有被踢到、以及不需要閃人的情況下,用每100公尺在3分30秒的配速下,剛好可以50分上岸 而開放性水域通常來說,一定會比在游泳池來得更慢,1500公尺甚至會慢2~5分鐘,因人而異。所以建議你在游泳池練習時,1500m至少要游在45分鐘內完成,也就是每100公3分鐘,這樣比賽時也保有一些餘裕、不會那麼匆忙以及緊張 以上! 希望大家游泳至少具備上述能力後,再來挑戰你的第一場鐵人比賽。游泳可以不快沒關係,但安全絕對不要輕忽,比賽有很多場,命只有一條! 如果對於今天主題有任何疑問,或是想聽教練分享其他東西,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該如何安排游泳課表?游泳課表4大元素大公開!

$
0
0
首先,在安排一個訓練課表前,要先暸解今天訓練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是基礎期的耐力訓練、還是進階週期中的速度練習、或者就單純就想游個泳,而不論目的是什麼,每一個課表中,都可以根據以下四大元素去安排! 暖身 大家都知道暖身的重要性,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掉的就是暖身。暖身的安排除了讓身心都準備好訓練之外,內容上也可以根據主課表去制定,這裡大家分享兩種常用的暖身課表,分別為適應主課表、以及補強主課表。 適應主課表的暖身,顧名思義,所以內容可以跟主課表有些關聯性,例如主課表是速度訓練時,在暖身就可以加入閉氣划手的練習,讓身體逐漸適應衝刺時缺乏氧氣的感覺。而補強主課表則是不同於主課表的內容。例如主課表同為是速度訓練時,暖身時加入中長距離的項目,讓這一餐課表中可以均衡發展。 那教練!我應該要選哪一個呢?我會說根據你的週期安排!如果像非賽季,純粹就是想練游泳的時後,均橫發展是一個好選項。但如果已經在賽季中,專注在那時的階段目標,讓主課表的效果發揮最大,就以適應主課表的內容來安排暖身。 技術訓練 技術訓練,可以想像如同跑步訓練中的馬克操、以及自行車中的迴轉速練習,同為基礎動作的建立,以及讓身心準備好進入主要課表。 而在游泳的技術訓練中,可以選擇的動作非常多元,建議將自己的弱項動作抓出來練習,像是抓水、推水、入水、延伸、手腳節奏......等等,你可能有印象教練跟你特別提起過的地方,都是你可以放入技術訓練時的動作。而如果你一直以來都是自己訓練,不知道自己該加強何處,大方向可以將划手、踢水先分別出來加強,像是夾板划手、單腳踢水,這些基本動作的練習都對整體技術提升有幫助喔! 主要課表 主課表也就是這餐訓練中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幫自己設計課表時,首先要確立好的。先將主要課表決定後,再來往前推技術訓練的內容,以及暖身該如何安排也會比較容易。而主要課表大多是為了能量系統的建立,例如有氧耐力、速耐力、爆發力......等等。而除了提升能量系統外,透過主課表循序漸進的設計,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幫自己出了一堆游不到的項目,訓練效果沒達成之外,還越來越不想練游泳XD。 緩和 故事到了尾聲都要有個結局,訓練也是一樣的,收尾沒做好,好片也變爛戲。緩和除了排乳酸、降低心跳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將原本的姿勢、節奏調整回來。主要課表不論是耐力項目、或者衝刺課表,游到後面一兩趟時,動作多少會跑掉一些,這時如果練完就收工了,你身體最後的記憶,就是留在死命衝刺後走針的泳姿。所以!透過緩和把心跳降低之外,重新建立起原本的節奏以及動作,也是緩和很重要的原因。 以上,課表中四大元素分享給各位,希望讀完文章的你,下次在前往泳池的途中,在腦中構思一下課表的安排,除了下水開一趟1500m之外,還可以有很多選擇喔!

新手必看!「報名報下去了然後呢?我該如何準備我的第一場鐵人賽」

$
0
0
將可訓練的時間一一列出 通常來說,事先規劃好可訓練的時間後,再來決定比賽的距離比較妥當。不過若還沒規劃就已經報名比賽的人也不要緊張,現在趕緊拿起紙跟筆來整理一下還來得及 「禮拜一固定加班,不能訓練。禮拜二早上6:30~8:00可以練習...... 」按照此方式,將你一週可以訓練的時間一一列出,也順便統計,一週可以訓練的最高時數為何。像一般建議,準備奧運距離51.5km一週約6~8小時,113km為8~13小時,226km 10~18小時。而列出每週可訓練的最大時數的原因,並非要你每週都練到那麼滿,而是讓教練,或者自己可以安排週期化的課程。 若每週最多可以練10小時。可以第一週先安排7小時,第二週8小時,第三週9小時,第四週6小時作為恢復。 下一個週期再慢慢將量堆疊,慢慢將最大量加至10小時,身體也能逐漸適應、進步,訓練上也能增添一些變化。 而將每週可訓練時間都列出後,再來就是照著自己的規劃,按部就班的執行課表!這裡也建議,若你是有完賽目標,或是成績考量的人,若能將訓練擺在工作前執行是最理想的,因為工作上有時突來的加班、應酬,導致原本安排的課表無法完成,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規劃課表的動力。因此協調工作、生活,規劃出屬於你自己的訓練行程為首要事項! 確認三項的能力 鐵人三項運動有趣的地方在於,有三項不同的運動可以練習,今天練游泳,明天練跑步,整體訓練週期下較不會感到乏味。然而,鐵人三項困難之處在於,有三項不同的運動需要練習,有些人可能練一項都忙不過來了,還要搞三項!這個如同桌上還有半瓶水跟只剩半瓶水的故事是一樣的, 觀點很重要,但不論觀點為何,更重要的在於,務必在訓練開始前,確認自身各三項的能力 游泳能力 游泳能力在鐵人三項游泳能力3指標,讓你不怕關門、安全上岸中有提過,若以基本的完成比賽來說,由於安全性的考量,建議不論參加何種距離,游泳能力至少要有自蛙兩項、踩水技巧、以及每100公尺三分配速內完成比賽距離,若尚未達成上述能力的話,游泳就要作為你訓練上的優先考量了。 騎車能力 騎車能力第一直覺可能會想到,「我是不是要能騎的很久都不休息?」、「我是不是要有很強的腿力?」但比起這些,「控車能力」以及「道路騎乘能力」往往被大家所忽略。 「你能不能在行進中喝水?」「你知不知道要從哪邊超車?」「一轉彎突然進入上坡該怎麼變速?」「發生緊急狀況時我該先脫哪一隻腳的卡鞋?」......等。若你對於上述問題腦袋一片空白,沒關係!趕快找你的教練詢問!或是在下面留言讓我幫你解答。除了腿力的累積之外,道路騎乘的路感,以及控車能力也是必須放入你訓練中的! 跑步能力 跑步相較於前兩項,危險性下降許多,但這不代表跑步很簡單,尤其跑步位於三項中的最後一項,此時身體已經不像剛比賽時那樣的輕盈,肌肉狀態應該也略顯疲勞。因此要確認跑步能力時,除了跑步5公里、10公里的測驗外,可以試著在訓練中,加入「兩項訓練」至你的課表裡。像是在長距離有氧的外騎後,馬上進行30分鐘的轉換跑,觀察一下肌肉的狀況,「大腿會不會容易抽筋?有沒有哪裡不適?」也可以藉此評估一下,騎車後跑步的速度與你單跑步的速度,大概相差多少,以利你訓練的安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除了確認可以訓練的時間、各項的能力外,裝備也是一大學問!甚至比賽會有比賽裝備,訓練還有另外一套。當然,若以初鐵來講,將基本裝備準備好即可,因此,下列就針對基本完賽裝備作為整理,提供給大家 游泳項目中,基本的「泳裝、泳鏡、泳帽」為訓練必備的用品,多數的比賽會提供泳帽,比賽中基本上只要準備好「泳鏡」及「游泳服裝」即可。而比賽也可能因場地或氣候的不同,需添購「防寒衣、浮力褲」,而這些裝備也建議需事先在訓練中嘗試過,再到比賽使用會較合適。而若你是參與浮標組的,也須留意大會是否有規定浮標的形式,別因此買錯了! 騎車項目最重要當然就是「自行車」了,也是三項裝備中,價格最昂貴的一項,因此有些初鐵的玩家會選擇跟朋友借,或著賽前用租借的方式,不過就須特別留意,尺寸是否適合,以及是否能提前適應這兩點。若你有長久比賽的打算,建議就直接添購一台5~8萬的基礎車款,再透過專業Fitting,將車子整理成適合你騎乘的姿勢,會是最理想的選擇!而除了自行車外,「安全帽、太陽眼鏡、車衣褲」也是練車或比賽時都會用到的裝備。至於是否上卡?若你的初鐵距離是51.5km以上的,那就建議上了吧!畢竟,用完全下踩的方式完成90km ,後面跑步可不是開玩笑的啊! 跑步裝備,把跑鞋準備好,基本上就妥當了。而至於鐵人賽事中,還有一些比賽中才會用到物品,像是「鐵人衣、號碼帶」,這些雖然非必備,但卻能為你的初鐵縮減不少轉換區的時間,以及增添些專業感,初鐵的玩家們也可以考慮看看。除了上述提到裝備為主,別忘了在訓練中也要開始找尋適合自己的補給品,關於補給品的選購,因篇幅較長,有機會再寫給大家參考! 以上幾點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完後可以更有頭緒的準備比賽。少一點緊張,多一些對於比賽的期待感!如果針對鐵人三項有任何想暸解的訓練知識、比賽技巧.....等等,都歡迎留言或是私訊讓我們知道喔!

運動視界啪EP.114-動超過八次手術繼續征戰挪威的極限鐵人:最強素人范永奕

$
0
0
在棒球場上,大家都很熟悉「不死鳥」郭泓志歷經多次手術之後力拼征戰大聯盟賽場的勵志故事,而在鐵人賽場上,也有最強素人范永奕,在嚴重車禍並經歷八次以上的手術處理後,一路拼到挪威力戰極限鐵人的激勵事蹟。 運動視界本身就是概括諸多項目的專業運動媒體網站,運動視界啪開播以來大多以棒球與籃球話題為主,這兩大主軸運動在未來絕對少不了,但我們也期待可以慢慢呈現其他項目的多元故事,歡迎各位聽眾多多收聽與給予建議,希望大家會喜歡! 運動視界啪目前在Facebook上成立社團囉!名稱為【運動視界啪-討論區】,歡迎大家踴躍加入,透過不同的管道一起跟我們繼續聊運動! 此外,我們也開設了運動視界啪Telegram群組,歡迎大家一起加入,不管是運動、美食、生活,都可以做伙討論! 如果您對於運動視界啪有任何意見或指教,拜託多多幫我們在Apple Podcast五星推薦並留下寶貴建議(就算沒有建議也可以推個五星XD),我們都會挑選出來在下集節目中進行回覆哦! 您可以透過以下管道,收聽運動視界啪: ApplePodcast Spotify OmnyStudio SoundOn KKBOX Castbox 延伸閱讀: 運動視界啪EP.112-任意引退的自由球員? feat. 文生大叔 終究難成臺灣人-從羅力條款看外籍球員身份轉變與年限討論 談起引退頻頻拭淚 潘武雄:「要放下棒球真的很困難」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 ※歡迎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分享給您運動圈的故事、觀點、知識與感動!

「鐵人單車訓練」爬坡季結束 回到平路卻退步了?

$
0
0
接連的武嶺單車活動,在之前的「Tri To Go三項玩不完」節目分享夏季自行車訓練分享時,也和大家分享夏季上山騎乘比較舒服。不過不知道有沒有鐵人夥伴,在幾個月備戰武嶺的過程後,回到平路發現騎乘節奏抓不太到?好像不太會騎平路了! 爬坡練習的過程中,確實仍然帶給生理上很不錯的心肺刺激,但以下幾點,可能是影響回到平路時的騎乘表現的關鍵要素: 爬坡低轉速,對於踩踏迴轉的影響: 爬坡過程相較平路,時常會讓轉速落到偏低的區間,即便每個騎士習慣的轉速有高有低,但爬坡常常是70、80轉的轉速,很可能遠低於你平常平路騎乘節奏,甚至在陡坡或沒有主動維持踩踏頻率的狀況,轉速掉至60以下,這都可能會讓你回到平路時,覺得踩踏感受「鈍鈍」的! 短坡騎乘可能是高瓦數與停腳之間的交替,平路巡航的表現下滑: 如果是選擇在15公里以上的長距離爬坡,可能會維持在差不多的輸出功率,但如果選擇的路線是短距離爬坡接連組成(像是北部風中劍路線),可能是高瓦數與停腳之間穿插,這和鐵人賽事需要維持穩定輸出節奏可能有蠻大的差異,甚至像113/226等長距離鐵人賽,要面對長達兩小時以上的巡航,假設剛從短坡路線回到平路挑戰,在騎乘風格可能會有蠻大的落差! 集團競賽模式的奧運距離鐵人,會對速度適應失焦: 爬坡過程中整體速度較慢,加上「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可能在輪車、跟車上逐漸生疏,如果是參與奧運距離或可以跟車的三項賽選手,也可能在長期爬坡訓練的過程使集團騎乘能力下滑,甚至對於高速下的騎乘掌握能力降低。 該怎麼解決以上問題 找出問題點,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了,解決長時間進行爬坡訓練造成平路表現下滑,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來進行。首先是在爬坡訓練當下,避免使用過重的齒輪比,這除了可以改善爬坡時轉速較低的問題,在選擇更適合的齒比進行爬坡時,也同時讓膝蓋負擔減少,避免重踩時所造成的傷害發生可能性! 而在每次爬坡訓練過後,也可以安排一段10~15分鐘的平路,做一些高迴轉的踩踏訓練,無論是反覆幾次30秒120RPM的高轉速加速,或是維持10分鐘100RPM踩踏,以較輕的檔位、比平常高一些的轉速,幫助找回對於踩踏敏感度,避免爬坡爬多、踩踏「鈍鈍」的感覺! 而除了每次爬坡訓練當下可以做的調整,經過可能1~2個月密集的爬坡季,或是武嶺備賽之後,不要著急在平路上上強度,這時體能表現其實都不差,可以幫自己安排兩週的輕齒平路巡航(例如限制只能用小盤騎2~3小時的平路訓練),限制只能用輕齒比,迫使騎士在騎乘過程中盡可能以轉速為焦點,並且適應長時間巡航的感受。 假設你有一群訓練夥伴,也可以搭配高速輪車的訓練,在輪車過程中,也能夠幫助自己更適應高速下的騎乘,找回平路騎乘時的感覺! 更多訓練調整方式,以及實際操作時的案例分享,歡迎收聽Tri To Go三項玩不完EP71的節目 【訂閱贊助Tri To Go三項玩不完】:https://pros.is/TriToGoZec2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tri_to_go/ 【節目官方網站】:https://pay.firstory.me/user/tritogo

比賽倒數好緊張!減量週要怎麼減?賽前焦慮該如何消除?

$
0
0
訓練調整 「練太少怕退步,練太多又怕影響比賽」,這是多數人對於減量最兩難的地方。而減量最重要目的在於「讓身體、心裡都準備好比賽」。因此,如果你因為減量這件事,感到心煩意亂,甚至因為少練,造成心理很大的壓力,反而建議你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調整。 而如果你還在找尋自己的減量方式,可以試試看普遍的建議:「根據賽事的距離,在賽前一到兩週左右,將總訓練量降低,強度上以比賽強度為主,並讓訓練頻率維持」。目的是讓身體習慣且熟悉比賽的節奏,一方面不要讓身體落在無運動的狀態,一方面也不要累積過多的疲勞,讓身體在最Fresh的時候出戰! 心態調整 賽前好緊張、焦慮。不只發生在初次參加的選手中,對自己成績的高要求,不斷追求PB的經驗豐富玩家,賽前給予自己的壓力可能更高! 如果你的賽前焦慮來自於,擔心突發狀況的產生,那可以試試「預先思考解決方案」,像是擔心蛙鏡被踢掉了怎麼辦?除了小心前方選手用蛙腳給你一記刺拳外,在腦中預先模擬看看「如果蛙鏡被踹掉了一眼進水,我先閉著一隻眼做十下划手,游至浮球旁,靠著浮球加上立泳,調整完蛙鏡做五個韻律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後繼續出發」。你想得越詳細就能讓自己越有把握,甚至在訓練時,還可以實際操作一遍,告訴你的身體及大腦,如果真的狀況發生了我能解決! 而如果你的賽前壓力是來自於對成績的追求,不仿在每一次的訓練時,留下些紀錄或照片,在比賽的幾天前回顧,提醒自己這都是曾經跑過的秒數、模擬過的練習,我可以達成的。而將每次訓練前的暖身一致化,也是個降低壓力的好方式。讓身體習慣做完某些特定動作後,切換到運動模式,像是「滾筒放鬆十分鐘-躺姿呼吸十次-馬克操-專項暖身...等」,上述都是常見運動員會採取的做法。等到大比賽來臨時,用你最熟悉的方式暖身,身體便不會感到太過陌生,因此不會想東想西,較能進入專注狀態! 飲食建議 補給在鐵人三項中的重要性,可以說是鐵人比賽中的第四個項目都不為過,尤其距離越長越是如此。 賽中要如何補給?如果是113km的賽事,一個小時補充40~60克碳水或合物,水分600~800ml,這些可能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方法。但在這裡要提醒大家,不管怎麼吃都好,但是「比賽當天會吃到的東西,請在賽前練習時就先嘗試過」。不建議心血來潮聽到哪個鐵友說吃這個超有用,吃下去都不會累,你就拿比賽當作實驗品了。 每個人的體型、身體運用能量的方式、吸收速率都不大相同。多少運動時間需要補充多少能量,除了你之外,沒有人會比你更瞭解。同樣的補給策略適合他,但不見得就適合妳,因此建議從訓練中就嘗試、多多實驗,擬定比賽補給策略才是最好的辦法! 總結 以上三點,賽前的小建議分享給大家,鳴槍才算比賽開始,如果還沒準備好的人,現在都還來得及準備啊!而比賽中別忘了好好享受當下,過程往往比結果更值得回味,而不論結果是好是壞,能從中學習到新的經驗也都珍貴且難得! 在這裡祝福大家都能安全完賽、達成目標,並且繼續喜歡這項運動。如果對於鐵人三項、游泳有什麼想暸解的小知識,歡迎私訊或在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鐵人訓練」市民鐵人也可以!超高CP值 - 初階轉換練習

$
0
0
我們都知道轉換區是鐵人三項中很關鍵的區域,很多人在這裡面會莫名其妙花掉很多時間,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像菁英選手一樣,可以跳上車穿卡鞋,或是帥氣跳車轉換,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是可以練習的!!! 精英選手的轉換可能不適合所有鐵人玩家! 在不用花大量體力的練習下,就節省1~2分鐘的時間! 本次就要介紹每個鐵人都可以達成的超高CP值鐵人訓練! 安全帽的穿戴 戴安全帽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在鐵人賽當中,剛游泳上岸的疲勞、分秒必爭的緊張,可能讓你連帽扣怎麼扣都忘記,甚至安全帽戴反! 簡單的穿戴安全帽,加上比賽的節奏可就不簡單了!!! 所以這樣的小動作,記得平常就要練習,利用手指夾住帽帶,順著帽帶下滑將帽扣扣上,擺放時也要先確認好鬆緊,一戴上就可以馬上出發! 特別注意!!!記得下車時要把車放好才能把安全帽脫掉,不然可是會罰時的唷! 穿上跑鞋 很多人穿跑鞋會用「踩進鞋裡」的方式操作,但這樣可能會把鞋舌位置踩歪 也會讓鞋跟塌陷,跑鞋壽命會縮短! 錯誤動作不只速度慢,也讓器材壽命降低,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轉換區時,我們會把鞋舌盡量翻開,讓鞋口張開容易把腳套入,利用慣用手拇指當「鞋拔」,放在鞋跟處,非慣用手拉著鞋舌向上提,更流利的穿上跑鞋! 使用彈性鞋帶也是不錯的方式唷! 推車前進 轉換區一定要過了上車線才能開始騎,下車線前就要下車,所以一定有一段路要用推車進行,推車推得好,帥照不會少,推車練習可以讓你更流暢的進出轉換區! 推車時用慣用手扶坐墊,注意身體不要離車身太遠,也注意不要踢到踏板,轉彎時,利用傾斜車身的方式通過彎角,萬一彎道狹窄,或是路面不平,可以再以非慣用手把車頭拉起通過! 練習上的建議 以上的動作,平常也要練習,和夥伴一起練習換讓轉換訓練比較有趣,也更有比賽時的感覺!通常我們會把穿戴安全帽和穿跑鞋放在同一組個訓練中,一人擔任裁判,看誰可以最快完成,可以自訂各種規則,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推車的部分,可以先從直線推車開始熟悉車輛動線掌握,再做四角形的順逆時針繞圈,若以上都沒有問題,放角錐做S行繞行,可以讓推車的動態得心應手喲~~~ 觀看YouTube Keng_Sports鐵人小教室選手親自示範給你看!

「鐵人精神」發光之前 - 小目標的重要!會談鐵人世界冠軍Iden & Blummenfelt

$
0
0
在巨大集團全球運動行銷夥伴Jeff的邀請之下,我們前往了位於西屯區、巨大集團總部旁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與兩位來自挪威的世界冠軍Kristian Blummenfelt和Gustav Iden進行座談! 同場參與的還有眾多來自全台各地的鐵人菁英選手、教練,大家從各地匯集於此,都是希望能從此次座談中獲得滿滿收穫,更有遠從加拿大回到台灣的本屆澎湖舉辦的IM Taiwan台灣冠軍Justin,如果不說今天是什麼活動,可能會以為是哪一場大賽前的賽事說明會吧! 這是當天正式活動結束後一小時,大家還是沒有要離場的跡象 Photo from Jeff 活動的開始,由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執行長Howard親自帶領鐵人夥伴參觀探索館。誠實說原本行前看到行程上有將近一小時的參觀時間,內心還想說怎麼不多給我們一點時間跟冠軍們互動,但當天只逛了三分之一,就覺得一定要揪一團去好好參觀體驗一下! 關於當天行程: 而進入到了本次活動重頭戲,在巨大集團品牌長Phoebe以及探索館執行長Howard致詞過後,由北海岸吹風團的火車頭Darren擔任主持人,將原本會前彙整的問題內容逐一與兩位冠軍選手提出,兩位也不斷補充更多問題以外的細節,活動過程也藉由直播方式分享給線上鐵人夥伴! 重新回顧當天直播:https://youtu.be/ktyRjJ_PEec 而本次阿耕也有機會在現場提出問題,請教Iden關於選手在「蓄勢待發」階段,等待被看見的過程中,可以如何調整心態,以及如何面對沉寂的過程! 我的提問: 從拿下第一個IM 70.3世界冠軍後,您以驚人的表現經歷了非常不可思議的旅程,但如果時間回到剛拿下IM 70.3世界冠軍前,當時可能也沒有太多品牌商支持,如果不是因為順澤宮的帽子引發蠻大的討論度(這可能也是個神秘力量吧),在精英運動員現實環境中,真的非常辛苦! 對於那些具備天賦、還在努力的運動員,卻沒有被看見,可能正經歷一些辛苦的過程,有沒有什麼建議,或是心態上的調整? 而Iden的回答是: 假設一開始就是以想要成名、獲得頭銜這樣的心態在從事這項運動,應該很難走的長遠,很快就會放棄!雖然自己一直就是很專注在世界冠軍這樣目標上,但小目標是很重要的,即便只是單次課表的達標,或是游泳划手動作的確實做到,都會讓自己感受到成就感,而繼續下去 而且最重要的是,從事這項運動或挑戰,本身就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喜歡到外面訓練,喜歡完成訓練後的感受,即便最終沒有獲得頭銜或贊助,仍然會一直做下去,這是讓自己即便剛開始沒有被注意,也能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 我想Iden的這段分享,某種程度和阿耕曾經製作過的Podcast主題「頂尖運動員幫我們上一堂教育通識課」不謀而合!也希望藉由這段分享對青少年選手在努力過程中有所幫助! 而說到青少年選手,同為Tri To Go三項玩不完節目主持人的志祥,也在會後詢問關於國家鐵人三項選手整體發展的問題: 志祥的提問: 現在你們已經是非常優秀的選手,但挪威其他更年輕的選手和你們之間可能有很大的差距,這可能在未來會成為發展的斷層,你們有什麼做法嗎? Iden的回應: 我們現階段只能用自己的表現,「示範」給其他挪威選手或是俱樂部看,我(Iden)過去是自行車開始的,當我開始有一些表現之後,會把這樣的文化傳遞給自己的原生俱樂部。而Blu過去是游泳選手,也會把他的經驗傳承到他的俱樂部,藉由這樣的方式去慢慢轉換! 我們的訓練很多都是很跳脫過去框架和常規的,過去我們也有試著邀請其他鐵人選手到我們的訓練營,但他們可能都帶著自己原本俱樂部的「文化」前來,很多在短短一週不到就退出了! 文化是最難改變的,不是組一個俱樂部或是請一個新教練就可以改變原本的局面。但當一個群體當中有一位選手非常特別(這時Iden看向Blu笑了一下,我就問說「所以Blu是rules breaker嗎?他們笑而不答」),有了不一樣、突出的表現,大家就會思考是不是這樣做也可以?也許就能撼動文化! 在這段回答中,感覺也許兩位選手都還是氣勢正旺、勢如破竹的競賽表現,所以對於國家整體實力斷層的問題,可能還沒有很明確的想法,但從「文化」、「Rules Breaker」的狀態,可以感覺得出他們超齡的心智與對於訓練Open Minded的狀態! 後記 整個下午的活動既豐富又收穫滿滿,除了感謝巨大的舉辦與籌劃,也很期望未來有更多這樣類型的座談,當然也希望未來在台前的,可以是台灣選手,成熟、侃侃而談、且具有親和力!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內容,也歡迎收聽我們在Tri To Go三項玩不完的節目「EP83 | 高手談三鐵 錄音趕高鐵 FT. Iden Blummenfelt」。 為了把腦中最印象深刻的內容記錄下來,17:30離開探索館 ,6:39就在高鐵上開機錄音,到站前2分鐘才趕快收拾器材跳車!收錄了很多除了直播過程中的私下提問內容,巨人的作法未必適合我們,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從他們的作法思考能不能把已成死水的訓練膠著狀態,再加入一些衝擊!

「鐵人游泳訓練」本來我也以為游泳器材很單純 - 游泳訓練輔具

$
0
0
不知道大家游泳訓練當中,除了泳裝、泳鏡和泳帽,還會使用什麼器材?剛開始我也以為游泳器材很單純,頂多就是加入浮板,但隨著接觸的訓練團體、選手越來越多,也才發現游泳訓練的器材真是包羅萬象,本篇就來和大家分享游泳訓練常見的輔助器材! 漂浮系 漂浮系的器材應該是每個人學游泳最早接觸的游泳器材,無論是小童時期用浮具在水上載浮載沉適應水性,或是開始學游泳的浮板踢水,都是藉由浮力讓學習游泳時有更好的情境。而對游泳選手、專業玩家來說,漂浮系的游泳訓練器材以不同功能的浮板為主。 小浮板 - 易攜帶又全能 小浮板可能是最方便入手的第一個進階游泳訓練器材,約傳統浮板一半的大小利於放入訓練包當中,造型上會做出中間凹槽,讓泳者同時可以利用它夾在雙腿之間專注在划手動作、身體滾轉,也可以放在前側輔助踢水時使用。 大浮板- 大浮力踢水系 雖然小浮板涵蓋絕大多數功能,但傳統在泳池最常見的大浮板的浮力,仍然是泳池中的佼佼者,其大浮力幫助至於前側踢水時,可以讓上半身更放鬆,有因此當課表中出現比較長的連續踢水內容時,改用大浮板操作更為適當。 浮球 - 忘記雙腳的疲勞 造型八字的浮球,與小浮板夾在雙腿中的功能相同,但相較於小浮板腳窄的板身,浮球在使用上更符合人體工學,當要安排較長距離的夾板游時,可以讓專注力更放在身體上,不太需要分神在雙腳之間的器材會不會沒夾緊。 手掌系 手掌的動作影響了整體的游泳移動速度,藉由帶在手掌上的輔具,除了單純增加阻力來改變強度,也可以藉由器材所帶來的水中回饋感受,調整手掌角度、划手路徑,幫助對於水中動作的感知。 傳統划手板 - 秘密是推起來大片的重、小片的輕 傳統的划手板以加大的面積增加在水下划手阻力,在訓練過程當中達到增加肌肉負荷的目的。以上聽起來好像越大片越厲害?但就像單車上的齒比配置,超出個人能負荷的阻力有非常大的受傷風險,尤其由用非常講求動作流暢、協調,過大的划手板產生的阻力,也可能破壞正確動作! 手指式(水感)划手板 - 新手與水之間的媒介 手指式划手板又稱水感板,視覺上比傳統划手板小非常多,很多人會因此誤以為是兒童用。但它不只是阻力比較小,而是藉由帶在指節前段的方式,讓游泳過程中更細節的去感受水阻變化,對於新手或久沒訓練的夥伴,可以藉由手指式划手板更快找到手掌的入水角度、推水動作。 其他 - 各種划手板變化 除了上述兩種常見手板,划手板這幾年也有越來越多變化,包含配戴方式、板面人體工學設計或是延伸至手腕等不同的變化,訴求不同且更聚焦的訓練重點或更高的舒適度。 電子系 不得不說游泳的科技器材門檻都非常高,要能有好的防水又能夠傳輸訊號,要不是價格極高,就是環境條件限制很大,不過這幾年也技術逐漸成熟,包含泳鏡顯示數據,或是藉由無線電的方式,幫助學員在水下接收教練直接實時指導,都大幅降低門檻,甚至包含在Iden Blummenfelt兩位世界冠軍的分享,也透露即將有更便利的游泳功率器材測試當中!不過除了上述高階器材,對於一般訓練玩家,錶款和划頻器已經是非常普及且易上手的訓練器材。 具游泳功能之錶款 - 連時間都管不了還能管什麼? 其實若觀察游泳出身的專項選手,是不戴手錶、甚至不喜歡帶錶的,他們藉由岸上大鐘以及課表就可以完成整個訓練流程。但隨著科技進步,穿戴裝置成為很好的訓練輔助,藉由計圈、計時可以即時了解自己的訓練階段、趟數及上一趟的配速,並且藉由上傳訓練資料,可以統整訓練數據及成效。 划頻器 - 最佳化划手速度 划頻器構造非常簡單,放在泳帽或固定在泳鏡上,以穩定的嗶聲提醒訓練者,每一響代表一次划手的方式,提醒節奏的穩定。同時對進階選手來說,也可以利用划頻的變化與速度之間的關係,找出對自己最有效率的節奏。 其他器材 這些器材可能是剛開始游泳時較少見,或是你剛開始會懷疑「這對游泳訓練有什麼幫助」 呼吸管 - 我不是練習浮潛的! 記得有次在泳池拿出呼吸管,被旁邊水道阿伯笑道「你來這裡練浮潛喔?練游泳又不練換氣怎麼會進步!」。游泳訓練專用的呼吸管是前置式,也就是游泳過程中管體主體會在雙眼正前方,與浮潛側邊的設計不同,讓游泳時不會因此「偏擺」。使用呼吸管時可以暫時不用顧慮換氣問題,專注在單純的游泳動作上。因此不管是動作調節(基本動作訓練),或是想做到超高強度,都可以藉由呼吸管的輔助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又或者是當你完成今天所有的主課表已經瀕臨耗竭,藉由搭配呼吸管的慢游,也比起隨意在水裡撥兩下更有助於動作的穩定! 短蛙鞋 - 既能增加強度,也能輔助動作學習 和呼吸管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短蛙鞋,和深潛、自潛的長蛙鞋不一樣,在使用時除了可以像划手板一樣增加阻力變化強度,在初學階段加入也可以幫助學習踢水時的踝關節帶動。在基礎能力不足時要注意用量,避免受傷或是過高的負荷讓動作走樣。另外假設你今天的訓練夥伴比你能力還要強很多,藉由短蛙鞋也可以幫助你跟上你的訓練夥伴,卻又不會失焦於自身的訓練強度,被操到爆掉! 游泳看似單純的,但實際使用的器材卻極為多元,同一樣器材在不同課表設計也能有完全不同的訓練效果,可惜在台灣有許多泳池嘴巴上聲稱「擔心其他泳客受傷」,實質是變相「壓縮專業發展」、「弱化民眾訓練思維」的經營方針下,採取全面禁止的方式。除了找到開放使用泳池,也許能藉由加入可使用器材的團練團體、團練時段,讓器材幫助你的游泳訓練更加多元有效!

【一百種運動生活】開箱樂高界最速鐵人的一天—虎哥

$
0
0
人稱樂高界最速鐵人的虎哥,是一位瘋狂的三鐵玩家,曾挑戰Challenge Taiwan 226獲分組第四名、拿到2022 FXT黑衫,甚至一家老小都是鐵人,個個都參加過鐵人賽!他平時是連鎖樂高店必買站的老闆,還經營YouTube樂高開箱頻道,這次就換好汗團隊來開箱虎哥的斜槓日常吧! 被老爸推坑 再推坑妻小 我們一家都是鐵人! 來到美堤河濱公園,虎哥正在進行他平常騎車外加轉換跑的訓練。掛著一副爽朗的招牌笑容,虎哥和我們聊起他一開始踏入鐵人世界的契機,是在七、八年前,他陪爸爸一起參加半鐵,才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鐵人賽。 「我爸可能比我更瘋狂!」虎哥笑道,他說那時還是懵懵懂懂,還不太了解這項運動,靠著爸爸和朋友的帶領,就這樣順利完賽。後來幾年,他因為創業成立必買站,經歷了一段忙於工作於疏於運動的時期,直到後來又有一次,他到賽事現場幫參加初113的爸爸加油,重新感受了現場的氛圍、眾人在旁加油的感動,又燃起了想參加鐵人的熱情。 虎哥一直認為,運動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也十分鼓勵家人運動。每天看著虎哥騎車、跑步,久了之後,虎哥的太太也養成了規律運動的習慣,並參加了CT 113的賽事,甚至家中的兩個小朋友,也都分別完成了小鐵人賽,虎哥笑說,雖然小朋友有時要用半逼迫的方式,但他們也都很享受運動的過程,當他們通過終點線的那一刻,也都是滿滿的成就感。 從與凸台擦身而過到FXT黑衫王者 不斷超越的鐵人之路 說到參加了這麼多場比賽以來,讓虎哥印象最深刻的賽事,他提到了2021年的CT 226超鐵,那是一場他相當認真投入訓練的賽事。虎哥說,在賽事當天,有非常多的親朋好友到場加油,整場比賽的氛圍都很開心,但他似乎開心過了頭,甚至賽事當中遇到爸爸、認識的朋友還停下來合照,沒有拿出最佳的表現,最後與第三名差了一分多鐘拿到第四,與凸台擦身而過。虎哥說,他對那次的扼腕印象深刻,但也發現,自己似乎有挑戰凸台的實力。 2022年,虎哥挑戰全台最極限、最瘋狂的FXT(台灣極限鐵人三項Formosa Xtreme Triathlon)賽事,順利成為在時間內完成秀姑巒溪長泳後,騎車爬上台十一線、193 縣道與台九線,最後跑上武嶺,登頂合歡主峰拿到完賽黑衫的25人之一。 虎哥透露,自己最初想參加FXT的理由,是因為在參加了多場226以後,完賽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因此想找一個自己很有可能被關門的賽事,給自己一個挑戰的目標。回憶起FXT的經歷,虎說自己花費了半年的時間密集訓練,賽事途中印象最深的是在跑步段最後的小風口,距離終點約五公里的地方,當時山上天氣十分嚴峻,風雨加上低溫,讓虎哥和陪跑員兩人幾乎被風吹倒,且有失溫的危險,他們趕緊停在松雪樓換裝,將補給袋裡的救生毯、雨衣都拿出來用,兩人互相扶持著堅持到終點。虎哥說,那是整場賽事中,他第一次覺得可能無法完成比賽。虎哥也感性的說,FXT能完賽絕對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的努力,很感謝親朋好友組成的加油團和補給團隊一路陪著他,他也很開心能帶著大家一起登頂。 必買站同事超給力 成為強大後盾 在訓練及參與賽事之餘,虎哥的本業是「必買站」樂高店的老闆,我們也來到台北東區的必買站,虎哥如數家珍跟我們介紹店內的擺設和收藏,不時和店內的員工互相開玩笑,絲毫沒有老闆的架子,我們也發現店裡藏著許多小彩蛋,像是恭賀虎哥FXT完賽的海報、大型樂高上貼著虎哥的人頭照片等。虎哥大笑說,必買站的員工大部分都很年輕,大家的互動就像朋友一樣,每次遇到虎哥要參加比賽,員工們都會給他一些小驚喜。像是虎哥第一次參加113時,同事們就把他做成樂高人偶,印了一張海報貼在店門口;FXT完賽後他們也做了海報,還把虎哥領獎時的臉印出來在店裡貼得到處都是,讓虎哥非常感動。 聊到經常因為要訓練或比賽不在店裡或無暇顧及工作,虎哥笑說其實有點不好意思,常常員工們都要自己處理店內所有的大小事並自我管理,虎哥說自己很幸運,有這麼一大群給力的夥伴們,能讓他無後顧之憂的備賽,如果工作上有煩心的事,也會影響訓練的成效,因此他非常感謝必買站的同事們。 虎哥也提到,有工作和家庭,日常訓練和生活就要保持彈性,並儘量取得平衡。平時送小朋友上學後,就維持訓練-工作-訓練的規律,有時到外地出差,他也會儘量維持運動課表,甚至很想把訓練台搬到店裡,趁著空檔把握能夠訓練的時間。虎哥感激的說,有著必買站同事做後盾,加上太太也會幫忙打理好店內的事務,讓他不需要擔心,因此能夠完成一個週期的訓練,都要感謝身邊所有人的強力支持。 看更多運動故事請加入英雄好汗網站、臉書、IG、YouTube

「鐵人器材」開放水域準確定位 先選好泳鏡!

$
0
0
不知道大家在選用泳鏡時,有沒有什麼技巧或是特別的經驗?我想應該每個人都有過一踢牆出發,就發現泳鏡進水的惱人經驗吧?如果連泳鏡在室內泳池影響都那麼大,開放水域有更多變的環境、更多的人群、更不可測的運動過程,泳鏡應該更細心挑選! 眼框墊圈、臉型及鼻樑寬 挑選一支適合的泳鏡,最需要在意的絕對是能不能與臉貼合,一般眼鏡、風鏡距離面部畢竟都還有一段距離,稍微不合臉型都還能稍微為了外型而犧牲舒適性,然而泳鏡假設不合臉,進水的機率就大幅提升。架設在未能試戴的情境下,台灣玩家選擇亞洲品牌、甚至台灣品牌自然會更符合眼周輪廓! 臉型確認後,開放水域的墊圈形式也非常關鍵,專業游泳選手常會使用無膠墊的硬式泳鏡,在合臉型、且配戴正確下確實有不錯的密合度,也不用擔心墊圈老化,並擁有更服貼、低水阻的特性。然而在開放水域及人群可能有接觸風險的狀況下,無墊圈樣式不僅比較容易進水,萬一有肢體接觸造成的傷害也會比較大。不過做工不佳的墊圈也很有可能因為老化造成進水,因此在選購時值得多花一點時間了解墊圈接合的方式! 無墊圈泳鏡(左)有墊圈泳鏡(右) 符合臉型之外,高階的泳鏡在購買時都會附上2~3組不同寬度的鼻梁接橋,入手後可以嘗試看看找到最適合的寬度,能讓下水之後的服貼、穩定性更好! 視線與霧氣 在開放水域要能夠長時間保持好的能見度,選擇鏡面樣式也很重要,通常在天氣狀況好的場合,可以選擇鍍膜的鏡面,幫助抵擋水面折射,甚至是有時游泳定位時抬頭就正對太陽,也可以降低一些不適感。反之,在面對陰天或雨天的賽事,可以選擇較透明的無鍍膜鏡面,增加無論是水面上或水面下的能見度。 而泳鏡起霧也是一大問題,通常在新泳鏡都會塗上一層除霧劑,因此剛拿到新泳鏡時千萬不要像洗碗一樣把整隻泳鏡搓洗一遍,簡單用水沖過即可。然而新泳鏡大約使用6~10次或一個月後,防霧效果就會下降,尤其在開放水域的溫度通常較低,更容易發生類似情況。 都市傳說裡有用口水、牙膏,雖然確實都有除霧效果,但這麼靠近眼球,萬一細菌感染得不償失,建議還是使用專用除霧劑。這幾年在除霧劑的技術上也日漸提升,以台灣品牌Saeko為例,在除霧劑上花了非常多心力在研發,不僅是在除霧效果,對環境及人體也更加友善,不用擔心使用過後對眼睛有所傷害,更讓第一線泳鏡加工的員工不會有因為藥水問題造成健康上的疑慮! 鏡面顏色 上面說到好天氣用鍍膜鏡面,陰雨天選用透明款式,其實即便是透明的鏡面,在不同顏色也有不同視覺感受。橘色、黃色鏡片可以提高景物的對比,假設是陰雨天希望能幫助提高定位點的識別度是不錯的選擇;綠色鏡片看出去可以讓視線變得比較平衡;而我在低光源、燈光較少的室內泳池最喜歡藍色鏡面,可以讓水下視覺感受更明亮,早晨訓練時比較不會感覺那麼壓迫、灰暗。 針對不同環境挑選適合的泳鏡對視覺感受有幫助 泳鏡養護及比賽準備 跟所有游泳器材一樣,最怕游完一直放在泳袋裡,以氯氣悶到下一次訓練,泳鏡的塗層、防護效果及綁綁帶的壽命都可能會因此下降,訓練後建議用清水沖洗,放在陰影處(也避免太陽直射)陰乾。另外無論你的訓練量或頻率,建議永遠準備第二支泳鏡,萬一遇到綁繩、鼻樑橋斷掉,或是任何突發狀況,也才有備用品可以使用! 使用收納盒避免鏡面刮傷,也能延長壽命 最後!假設泳鏡鏡面開始出現明顯刮傷,建議儘速更換,與日常風鏡、眼鏡一樣,鏡面上的刮痕可能導致散光或其他視力上的影響,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看懂帕拉鐵人三項-ParaTriathlon是什麼

$
0
0
看懂ParaTriathlon的比賽 照片來源:World Triathlon 帕拉林匹克運動(Paralympic)會運接在奧運(Olympic)後面,ParaTriathlon就是鐵人三項項目的名稱,各大洲的錦標賽其實都有ParaTriathlon,大家熟知的WTCS 的賽事後也會有Para Series的賽事,要參加帕運的鐵人三項同樣也需要積分,需要在賽前去各大賽事進行比賽取得積分,2024年帕運鐵人三項共有121名選手,66名男性、55名女性。其中以澳洲、法國、英國、美國、西班牙的國家有超過10位選手參賽,參與的國家大多也是原本鐵人三項就很盛行的國家。 2024巴黎帕拉林奧運會-鐵人三項項目出賽名單 ParaTriathlon的比賽距離並不是奧運標準距離的51.5km,而是半程距離的25.75km,可能也有安全考量所以用25.75km來進行,但雖說是ParaTriathlon但很多選手的身體能力非常強,在比賽中PTS4、PTS5 要比進一小時內也不在少數。 如何分級呢?會在賽事說明會之前有專業醫生進行分級 分級的原則就是 #分級數字越高運動能力越強 輪椅組 WheelChair PTWC1 PTWC2 下肢無法使用義肢: 單車車項目臥式、跑步項目用競速輪椅,比賽中的轉換會需要有人輔助。 什麼是臥式跟競速輪椅 (臥式手搖車-圖片來源World Triathlon Youtube) (競速輪椅-圖片來源World Triathlon Youtube) PTS2、PTS3、PTS4、PTS5 肢體上的受損 (數字越高運動能力越強),允許使用義肢,這個組別的運動能力都很強,PTS4、PTS5 是可以在各個一般比賽分齡組賽事稱霸的。 台灣曾經有挑戰Para奧運參賽資格的選手簡子祥就分在PTS4組別。 PTVI1、PTVI2、PTVI3 視障組: PTVI1 兩眼都沒有感受到光源、PTVI2 視力受損較嚴重,PTVI2 視力受損較輕,PTVI三個組別都需要有陪賽者,游泳需要有繩子綁在腰際、單車騎乘協力車、跑步牽繩引導, PTWC1 和 PTWC2 級別均參加同一 PTWC 獎牌賽事。 PTS2-PTS5有各自的分組 三個視障類別(PTVI1、PTVI2 和 PTVI3)參加 PTVI 獎牌比賽。 ParaTriathlon一個性別就分成6個組別進行。所以共有12面金牌產生,對鐵人三項來說,在一個賽會這樣的金牌數算蠻多的。 2024 巴黎ParaTriathlon將在9/1-9/2奧運登場!

「鐵人三項」賽事表現品質檢視清單

$
0
0
有別於長距離鐵人三項選手,多數一年聚焦2~3場重要賽事,可以把週期和整個賽事規劃聚焦在重點賽事上,奧運系統的鐵人選手除了要在重要比賽當中競爭頒獎台,想參與世錦賽甚至是奧運等賽事,也需要長期、穩定累積足夠的積分,綜觀之下更像是網球賽事中個人世界排名,扣除獨角獸級別的大物選手,多數選手都必須在「穩定表現」和「成績進展」之中找到平衡,甚至面臨低潮時學習如何維持穩定表現。 2024年開始,我們深耕運動育成的選手慢慢從青年鐵人三項的半程賽事,投身菁英組全程的515賽場,加上疫情的外在變因消失,光是4~5月就迎來了亞洲盃、亞錦賽和世界盃等高階賽事接連挑戰,五週當中要完成四場高層級的515鐵人賽事,對這些國際賽新手來說真是困難的挑戰! 在成都世界盃賽前唱名等待區的江典祐,可以感受到心情的緊繃 無論是我還是選手本身,早在參賽賽事之前,就已經很明確知道主要的目標是從賽事中學習,並且在過程中觀察其他選手,藉此累積那些在疫情期間沒有機會獲得的經驗。然而一場場賽事都是中後段進入終點,就算跑出分段最佳、超過自己過往的紀錄,擺在眼前的「Results」仍然像一次次信心打擊的重擊。不禁讓我思考,除了說加油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們更實際感受到自己的表現其實仍然在對的軌道上! 從棒球當中找到方法 早期先發投手會以「完成6局以上投球,自責分在3分以內」稱為優質先發(QS - Quality Start)。後來名人堂投手Nolan Ryan更以「先發7局以上,且單場自責分3分以內」提出「高優質先發」的想法,但我們也知道,棒球不是只比誰掉得分少,而是誰得分多,即便投出一場「高優質先發」,也可能是當天的敗戰投手,但至少對投手端來說,可以不單純以勝敗論英雄,隨著數據棒球的演進,這類型不被勝負左右投手價值的進階數據也越來越多! 那如果在鐵人三項當中,可以有一個方式讓選手知道自己表現是好的,是否能對這些養成階段的選手更有幫助?不會單純因為賽事成績不如預期就覺得自己表現很差勁,也不會養成「柿子挑軟的、賽事只選會贏的」的風氣? 今年棒球Podcast元老級節目「Hito大聯盟」加入了子節目「航海日誌」,節目當中海盜隊翻譯Haagen透過聲音紀錄每天在小聯盟工作或是生活的大小事。其中在第十一週的紀錄當中,說到台灣選手鄭宗哲本季季初的低潮,打擊率相對低迷,因此團隊為他建立了「五之二理論」的建議,希望藉此更專注在每一次上打擊區的品質,而不是最終結果。 這裡插播一下那次分享之後,宗哲在Vamos節目的訪談: 「五之二理論」當中的幾個目標包含了「擊球點要在前面」、「用掉投手七顆以上投球」、「打席中不追打壞球」、「擊球初速95英里以上」等等。每一場比賽當中若可以做到目標清單的其中兩點,即便帳面數據不佳,也不用灰心喪志。仔細一看你可能會發現,即便有達成這些內容,結果也可能不是安打,甚至可能因為打得太強勁以雙殺做收,但若長期可以保持這樣的擊球品質、打擊狀態,仍然可以確保選手往正向發展! 奧運系統鐵人選手的檢視清單 這不禁讓我想到若我們可以釐清奧運距離鐵人賽當中的重要元素,那也許選手可以更專注在自己的表現上,而不是帳面成績!最終我列出了十點檢視清單,希望選手們在比賽過後透過這些環節的檢討,確定自己是否表現符合自己預期,當然也找出需要修正的地方: 轉換區是否一切放置合宜? 奧運系統的賽事,常常是兩秒轉換落差就差一個集團的詭譎,放置器材的正確完全影響了轉換流程的進行!賽後檢視轉換區的放置,也作為下一場賽事是否做修正的依據。 全場轉換過程是否流暢? 轉換的細節非常多,置物籃投擲準確、穿脫防寒衣、戴安全帽、推車、上下車等等,每一個細節都影響節奏,甚至小失誤會造成罰時,流暢與否對奧運距離賽事極為重要! 所有硬體器材是否全程正常? 有些夥伴會覺得機械故障是運氣,但其實80%的機械故障都可以在賽前的檢整和保養中避免,一場沒有機械故障的比賽,絕對是直得追求的目標。 延伸分享:市民選手也可以做到的轉換區提升技巧 補給策略制定是否得宜?(包含賽前) 補給的影響對耐力運動極為重要,不僅是賽中的補給時間點、內容物,賽前一週開始的進食時策略都會影響比賽當天的狀態。 游泳出發是否能按照自己的預設節奏 游泳能力本身可能有優劣之分,但比賽過程中,能否掌握自己的節奏非常重要,許多選手可能在陸上項目表現突出,但開賽就被高速一波帶走,導致後段無法在自己掌握的狀態進行。 上岸後的單車段是否馬上加入集團或維持功率 奧運系統鐵人從游泳上岸到單車段的前5公里極為重要,這大概10~15分鐘左右的時間,可能一閃神就丟失掉游泳階段的努力,不管是項目轉換能力上,或是緊咬集團的騎乘節奏掌握,都在比賽當中影響重大。 是否在單車段有效輸出? 奧運系統菁英組賽事開放跟車,對於集團狀況的判斷及整合能力更加考驗,能不能在這樣的賽事中判斷適合進攻時間、追擊該追擊的人,把輸出瓦數用在該用的地方,而不是狂衝猛送到下車步兵,對奧運系統賽事極為重要。 下車是否能馬上跑進自己期望的節奏? 與「游>騎」概念相同,能不能下車之後就馬上進入到比賽節奏,也是許多選手到了賽事中後段的罩門,這除了考驗選手項目轉換能力,也包含了在前面騎乘段的策略、騎乘尾聲是否開始調適節奏有關。 跑步總成績與對應距離單跑8%以內差異。 單純跑5K、10K的感受和鐵人賽跑步完全是兩個世界,若能在最終跑出盡可能接近的成績,絕對鐵人訓練的重要方向,在此我們以8%為參考,但假設是頂尖的選手,兩者差異可能更小。 例:單跑10K 40分,515賽事10K跑步應該在43分12秒以內。 有沒有從本次賽事過程中學到一個以上的技巧! 從每一次過程學習極為重要,尤其對於養成階段,透過賽事前中後的觀察去學習其他選手在不同環節的技巧,都將成為下一次賽事的武器。 棒球要面對高失敗率 鐵人講求低犯錯 雖然這個檢視清單的想法來自棒球,但棒球和鐵人三項畢竟是完全不同概念。在棒球的世界,打者十次打擊若都能有三支安打,已經是聯盟頂尖,因此前面所說的「五之二理論」非常適合棒球。然而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選手在面對賽事,若想要有好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低失誤率」,因此要避免所有小失誤的產生。在清單的十項當中,每場比賽至少要達成七項,才能算是一場「有品質」的比賽! 綺文在賽前的專注,常常會進入到一種「零的領域」,甚至讓人不敢靠近! 後記 清單的列出,除了是賽後的檢視,更重要的是幫助選手主動打開感官,去感受賽事、感受自己,若能夠把這些細節放在心裡,自我認知勢必能更加提升。阿耕所列出的十點,主要還是針對奧運系統的短距離、可跟車鐵人三項賽事,同時奧運系統一年的參賽場次也較多,和長距離所思考的面向有所差異,也許讀者也可以針對自己參與的長距離鐵人三項,找到屬於自己的賽事品質檢視清單。

舉辦鐵人三項賽事的環境評估(針對濕球黑球溫度WBGT、水質、水溫)

$
0
0
2024年9月7日由中華民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 - CTTA 在宜蘭冬山河舉辦的 World Triathlon 亞洲盃賽在男子組在跑步賽段因為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WBGT) 濕球黑球溫度,達 30.9º,跑步賽段變成 5km,女子組開賽前直接宣佈將距離減半改持25.75km,這樣在比賽中途直接改比賽距離是很少見的情況。 而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WBGT) 濕球黑球溫度是什麼? 它主要是針對 乾球溫度、溼球溫度、黑球溫度,做出判斷的溫度值 簡單做了個整理 黑旗 濕球黑球溫度 高於32.2度,取消所有比賽 紅旗 30.1-32.2 限制競爭的條件,高危險群取消比賽 橘旗 27.9-30.0度 謹慎評估,小心一點 ,高危險群:限制競爭的條件, 黃旗 25.7-27.8度 正常活動注意攝取量。高危險群:謹慎評估,小心一點 綠旗 低於25.7度 正常活動,高危險群:正常活動注意攝取量。 反正儀器超標就針對白紙黑字的應對措施進行調整。 講到氣溫就提提水溫 針對World Triathlon 的規則,參考FINA(世界水上運動總會(英語:World Aquatics) 簡稱世界泳總,原名國際游泳總會(法語: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Natation) 縮寫FINA) 水溫指示,在鐵人三項賽裡 水溫11.9度以下取消游泳 12.9度-12.0度 游泳750m 13.9度-13.0度最多到1500m 14.9度-14.0度逐距離減量最多的4000m 變成3000m 19.9度以下開放防寒衣,15.9強制穿防寒衣。 針對長距離21.9度以下Pro組開放防寒衣,23.9度以下 分齡組開放防寒衣(但每個賽會可能有不同的限制)。 31.0度以上游泳全部改成750m 32度or更高 就取消游泳。 最後講講水質 參考World Triathlon 水質內容:https://triathlon.org/uploads/docs/World_Triathlon_Water_Quality_Statement+Matrix1.pdf 國家委員會必須提交水質檢測,水質測試提交World Triathlon • 比賽前兩個月 檢測一次 • 比賽前7天 檢測一次 • 賽事第一個比賽日僅供統計之用(巴黎奧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檢測沒過而調整)。 海水 PH 值在 6 到 9 之間 • 每 100 毫升中腸球菌含量不超過 100 個 (ufc/100 毫升) • 每 100 毫升大腸桿菌不超過 250 個 (ufc/100 毫升) 視覺判斷沒有優養化 湖泊 • PH 值在 6 到 9 之間 • 每 100 毫升中腸球菌含量不超過 200 個(ufc/100 毫升) • 每 100 毫升中大腸桿菌不超過 500 個(ufc/100 毫升) 說真的,這些WBGT指數、水質指數(腸球菌、大腸桿菌)離我們生活平常會看到的指標很少見,甚至到這次比賽我才聽過WBGT,就是記得賽前去聽賽事說明會,比賽中多問多看有沒有什麼異動就可以。 參考資料 https://www.weather.gov/news/211009-WBGT https://www.wbgt.env.go.jp/zh-tw/wbgt_lp.php https://www.triathlon.org/uploads/docs/World_Triathlon_Guidelines_for_Exertional_Heat_Illness_Prevention_201902261.pdf

「鐵人知識」World Triathlon系統的鐵人衣規則

$
0
0
World Triathlon(也就是俗稱奧運系統)的賽事規章,不僅只能使用彎把公路車、嚴格的防寒衣規範,在服裝上「無袖、後拉鍊」的要求,都與多數市民玩家平常接觸的服飾裝備有很大差異。(閱讀World Triathlon完整規章) 甚至鐵人衣上的贊助商大小、位置及個人姓氏、參賽國資訊都需要符合規定,過往就有不少參與第一次國際賽的選手因為鐵人衣不符合規則而無法參賽。本篇就和大家分享在World Triathlon規則框架下的鐵人衣規定。 World Triathlon規範下的鐵人衣(左)在各個文字、標誌上都有嚴格限制。 致謝:最初中文化規則由楊志祥彙整,發表於2016年,因研究時發現規則有小幅修改而製作本文 參賽最低下限 以World Triathlon所規範的鐵人衣,需要是正面全封閉(無拉鍊)、無袖的樣式,正面必須包含「World Triathlon標誌」以及「個人姓氏」及「國家代碼」(由三個英文字母組成,台灣選手為TPE),背後也需要放上「個人姓氏」及「國家代碼」於臀部上緣。 除了需要放置的內容,包含大小及使用顏色也都有標準規範。 贊助商限制 如果是亞、奧運賽事當中,服裝規定除了姓氏、國家代碼之外,僅能放置國家協會及服飾品牌的嚴格限制贊助商露出(部分大型賽會也有贊助商、標誌限制,如國內全國運動會)。而若非亞奧運項目的國際賽,雖然沒有那麼嚴格的贊助商露出規定,但仍有其尺寸、放置區域的規範。 看完上述的規則可以發現,比起長距離可以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呈現自己的鐵人衣,在World Triathlon框架下的限制,確保了即便每一位選手、每個代表隊都有其設計,但在賽場上的整體性更完整。 另外在服裝規範上,若是亞洲盃、世界盃等「代表個人」的參賽的場次,同國籍之間的不同選手是可以穿著各自設計的鐵人衣。但若是亞洲錦標賽、世界錦標賽或是大型運動會等,以國家為單位報名的賽事,選手可以有各自的贊助商標誌,但同國家選手之間的整體鐵人衣設計配色必須全隊一致,並且在賽前提交賽事單位。 盃賽只要符合服裝規範即可,錦標賽、大型賽會需全隊一致,並提早註冊服裝。 延伸分享:關於世壯運 採分齡組規則 原本就有極高大眾參與人口的鐵人三項,成為2025年世壯運報名過程的熱門賽事,世壯運雖仍需遵循World Triathlon規範,但採用分齡組規則,因此選手仍可以使用一般鐵人衣參與。 取自 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 鐵人三項技術手冊 本文圖資由VERGE Taiwan協力製作

國道、賽車場一次滿足!史上最飆速的大鵬灣鐵人賽11/30-12/1即將開戰!

$
0
0
今年賽事舉辦已經邁入第十一年,優良的賽事口碑和大鵬灣怡人的風景,以及全台灣唯一全封閉國道三號 (南州—大鵬灣) 的賽事特點,吸引了2,300多位鐵人好手共同參與!Photo Credit:台灣鐵人三項今年主會場將回到「大鵬灣國際休閒特區」,自行車賽段除了騎乘經典的國道路線,還將騎進賽車場,完美復刻 2013 年首次舉辦的賽車場。週六更加碼舉行「自行車繞圈賽」,選手們在賽車場盡情飆速。在交通部觀光署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屏東縣政府,和各協力單位的全力支持之下,帶給選手和參與民眾精彩的鐵人賽事。這次台灣選手也是眾星雲集,包含今年在「IRONMAN 70.3 墾丁站」的男子冠軍張家豪、亞洲鐵人三項青年錦標U23奪下銀牌,目前為 WTS 世界排名最高的台灣男子選手潘子易、上屆2023大鵬灣鐵人賽男子冠軍江典祐,以及「地表最強老爸」許仁茂;女子選手則有同樣在今年「IRONMAN 70.3 墾丁站」奪冠、WTS 世界排名最高的台灣女子選手張綺文;上屆 2023大鵬灣鐵人賽女子冠軍張嘉家前來尋求連霸,以及新世代鐵人好手潘昱婷等人都齊聚大鵬灣,挑戰鐵人界的年度期末考。本賽事重點獎項「富邦金控自行車賽道破紀錄獎」,只要51.5KM標鐵個人組能在2小時30分內完賽,並打破2020年由張團畯創下的 40 公里自行車賽道紀錄53分38秒,大會就送出破紀錄獎金新台幣五萬元整,鼓勵參賽選手們勇於超越自我、挑戰極限!鐵人好手張家豪與潘子易被視為熱門破紀錄人選,令人期待誰能打破紀錄!除了保有其自行車賽道「全台灣唯一全封國道」、「賽道破紀錄高額獎勵」等等活動特點,這次也延續媲美IRONMAN 世界錦標賽KONA「Coffee Boat(咖啡船)」體驗;為了延續鼓勵不擅長游泳的選手挑戰海泳,今年更升級「轉大人」規劃為「轉大人組別」,除了提供專屬轉換區和鐵人界黃金陣容教練帶選手試游,打造鐵人初海泳的最佳場域!今年延續「視障組個人排名獎項」,透過敘獎提高視障選手能見度。由台灣師範大學姜義村教授帶領的「愛運動動無礙」團隊組隊連續第六年參賽,透過讓身心障礙選手和一般選手合作完成鐵人三項,推廣「享受運動不分任何人」之核心精神。秉持回饋在地之精神,鐵人博覽會與賽後餐飲結合「屏東觀光圈」,帶動在地旅遊經濟效益;與屏東在地商家社區合作,如大鵬灣觀光產業聯盟、大小港邊熱帶漁林認養賽事補給站,將在補給站為選手加油打氣;今年更邀請龍泉國小的 11 位小朋友,由熱血的台北鐵人扶輪社社員們以接力方式協助游泳項目,小朋友將獨立完成單車及跑步項目,挑戰完成人生第一場鐵人三項比賽。「2024 富邦金控 LAVA TRI大鵬灣鐵人賽」致力於推廣減塑、低碳、友善環境。本次獎牌為以低碳的竹材質搭配實用的杯墊功能,打造獨一無二的環保竹製杯墊獎牌;與循環包裝業者如配客嘉合作提供選手加購提供循環包裝;今年提供持續「綠色鐵人」選項,可選擇不拿賽事 T-shirt,將捐出製作成本回饋屏東在地環保團體;更結合本次冠名贊助富邦 Run For Green™ 綠色賽事計畫,跑步里程累積40公里,富邦將為你種下一棵樹,讓你的每一步都算樹。運動亦不忘做公益,在12月1日賽事當天各組選手只要在時間內完賽,每完賽一名選手我們就將捐出新台幣 50 元公益款項。本次賽事感謝富邦金控冠名贊助,以及合作夥伴GIANT、Liv、千沛、ZOOT、RACE ON、Ceramicspeed、紅牛聰勁、耐雅格生技、撒隆巴斯、金車柏克金、伯朗咖啡、威豹等的支持,一同打造環境友善及永續經營的運動賽事。「2024 富邦金控 LAVA TRI大鵬灣鐵人賽」將於12月1日上午6點40分開賽,為了提高賽事安全至國際等級,將於上午5:00 至10:30,封閉國道3號南州交流道至大鵬灣端雙向路段,上午6:30至10:30封閉大鵬灣濱灣碼頭經大鵬灣交流道至落日灣車道雙向路段。敬請民眾注意道路管制狀況提早改道,賽事當日亦歡迎所有民眾前往觀賽並替選手加油打氣。附件一、各項賽事距離及比賽項目12月1日(日)賽事:標鐵個人組、接力組及視障組 (51.5KM)游泳1500M,自行車40KM,路跑10KM503組 (50.3KM)游泳 300M,自行車40KM,路跑: 10KM11月30日(六)賽事:迷你鐵人(6-9歲)游泳100M,自行車4KM,路跑1KM青少年(13-15歲)小鐵人(10-12歲)游泳200M,自行車4KM,路跑2KM單車繞圈賽:男子組6圈 (約21KM)、女子組4圈 (約14KM)本文章內容由「台灣鐵人三項」提供。
Viewing all 1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