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

《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別被年齡限制想像 曾文誠:「出門起跑,剩下來就簡單多了。」

$
0
0
《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跨越年齡,超越極限,勇於挑戰的曾文誠》 曾文誠 著 / 堡壘文化 (以下節錄自本書 p.102-108) 關於河正宇這位韓星,愛看韓劇的人都知道他;不知道的人,我就提《與神同行》及《失控隧道》兩片,男主角正是他。雖然身為韓國一線紅星,但他卻是個熱愛走路的人,能走就絕不坐車是他奉行的圭臬,我也超愛徒步所以我就買了這本書,書中對於他因為愛走路而做了不少瘋狂事,心有戚戚焉。像在夏威夷一天曾破紀錄的走了十萬步(沒錯,是十萬),十萬步一般人步伐換算差不多就是八十四公里,正好是馬拉松的兩倍,但因為是步行,所以花的時間更久,要整整二十個小時才能達標,結果二○一六年十月十五日這天河宇正完成這項壯舉。 很愛走、很會走的河正宇,他的朋友都以為河正宇是個行動派,是說走就走的 人,但事實是不想出門河正宇也和所有人一樣,他自述「(有些日子)只想緊閉雙眼,窩在棉被裡動也不動」,最後他發現解決這種情緒的方式就是「停止思考」,什麼也不要想,讓頭腦空白,專心只做一件事,先把鞋穿上,繫上鞋帶,然後出門。 看完那本書後,我很確實就朝著這樣的方式在做,包括準備二二六那段要人命的訓練課表,都是按河正宇這樣「停止思考」,不論外在環境是如何,不多想,專心先把鞋穿上再說。也許你會說,我就是不想離開被窩啊!那也是一樣的道理,先做第一步,什麼都不要想;起身、接著穿起褲,這時你腦中的惡魔會說「我幹麼這麼累?」將它揮去,練習保持停止思考,繼續下一個動作,等你出了門起跑了,剩下來就簡單多了。 我的另外一個方法是和年輕到現在的習慣有關。在工作的前一晚,我會把隔天要用到的資料、電腦先放在包包裡,另外要穿的衣服也預先放置好。其實到了非球季期間,沒有工作時我依然會把明早要穿的衣服先放好,即使可能只是短褲加短T。很有趣的是我一直以為大家都和我一樣,有天與FOX體育台的同事聊天,說著說著不知為什麼聊到這個話題,結果竟發現原來只有我會這麼做,旁邊四、五個男男女女都是隔天早上才把需要的東西拿出來,我就好奇問:「那不會很匆忙忘了什麼嗎?」 結果沒人回答我的疑問。 這習慣擺在練習上有個好處,就是少了偷懶的理由,多了出門的動機。在前一晚先把隔天不論是跑步的短褲、襪子、水壺,或是騎車要用的安全帽、太陽眼鏡,先放在顯眼處,這樣隔天就隨時可出發,而不是想到拿裝備就懶得動了。這一招我個人是覺得是很好用啦! 經由不斷、大量練習,成績進步是一定的,但你應該不太可能從一場全馬原本勉強五個小時內的人,一下躍昇為三個小時內就完賽。簡單說,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大概在何處,要用什麼樣的速度跑完全程。以棒球比賽來說,如果你本身的條件就屬於安打型,求上壘及短程安打為主,那麼就不要學那些巨砲一上打擊區就猛揮大棒,雖然近年來有所謂的「飛球革命」,在揮擊時求仰角讓球飛行的距離更高、更遠,也看到球員成功改造的例子,不過媒體會報導的都是成名的範例,失敗的其實不在少數。所以看別人猛揮自己也想如法炮製,不一定會得到好的結果。 跑步也相同,保持自己的速度很重要,不但身體要練,練如何配速等,心態也要練,這一點就有些難,尤其對剛開始跑馬的人。難在於鳴槍起跑後,大家一馬衝出,每個人都在比快,你如何保持定力、保持自己穩定的步伐往前;又或者你在行進過程中,有人在身旁呼嘯而過,還能保持平常心、保持同樣速度?有次的賽會我印象很深刻,大概是五公里左右吧!我照著自己的六分速(很慢、我知道)前進中,身旁突然有人很快速地在我左側超車,會特別記得他,是因為他穿著粉色的背心、綠色的短褲,這樣的配色想不注意也難,後來我到了十三公里左右,又見到這位可能會讓他小學美術老師難過的先生,綠色系短褲下的雙腳已經沒在跑動,而是極緩慢的走著。我通過他身旁,心理OS「啊你不是很快?」 所以不要受別人影響,那些跑得飛快而能一路到終點的人,肯定都是長期練習的結果,如果你不是這一型的,那就照你自身的節奏,從頭跑到尾吧!否則是很容易爆掉的。我個人最慘痛的經驗是金門馬,起跑點在金門大學,那天是適合跑步的好天氣。四十年前在這裡當兵出操跑步比死還痛苦,結果現在卻花錢來跑全島,想到此就不免一馬衝出。前十公里我都感覺自己快飛起來,配速是什麼?完全拋在腦後。 二十公里後我付出代價,呈現爆掉的結果,最後差不多是半走半跑結束的。這種情況在棒球比賽也常發生,有時一場球賽結束,你問那個被打得很慘的先發投手,為什麼今天會這樣?得到的答案常和你預想的不同,那位被打爆的投手會跟你說,其實他今天賽前的練投狀況其佳,上了場後就忍不住一直想用力催球速,反而球不 聽使喚。另一件對比的事,是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七日洋基投手大衛.威爾斯(David Wells)對明尼蘇達雙城隊投出了完全比賽,是大聯盟史上第十五場。據說大衛.威爾斯前晚還宿醉,結果反而投出完全比賽,很有趣。 所以「怎麼開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結束」這句話,在跑馬拉松時也很受用。有時受別人影響也可能發生在賽前,我總覺得在起跑線前的等待時間最無聊,一群人擠在一起等槍響,有時一等就是三十分鐘,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如果碰到天候 不理想更糟,不少人是結伴參加,這時你就羨慕他們彼此間可以聊天打發時間,可是有時他們嗓門太大,想不從耳朵進去都很難。他們話題通常會圍著跑步打轉,也不知是有意或無意,總會有那麼幾句話出現,像之前他跑了全馬成績是如何如何;又或者是為了備戰他月跑量是多少多少。總之,那瞬間你會以為是置身武林大會之中,身旁盡是高手,而你卻是最弱的那一咖。 這讓我想到很年輕的時候,看過作家逯耀東寫過一篇散文,文章裡提到,早年考大學並不是聯招而是獨立招生,他想念台大所以報了台灣大學招生考,考試那天他很緊張,但緊張也沒用,反正鐘響進去應答就是了。第一節課考完,逯耀東在教室外休息,有一群人在他身旁嘰嘰喳喳直說題目太容易,這可把逯耀東嚇到了,怎麼我都不覺得?完了,一定考不上;第二節結束,又是同一群人在教室外嘰哩呱啦說考題一點都不難,逯耀東再嚇一次,台大沒望了。但無論如何驚嚇逯耀東還是把考試撐完,該做的題目好好寫畢,結果放榜那天,逯耀東看到自己的名字在錄取名單之中,就這樣他進了台大,在台灣大學求學四年間,逯耀東從沒有見過那群一直說題目很簡單、看起來很厲害的人。 我並不是說臨跑前,在你身旁聊天的人都是吹牛說大話者,而是你不應該受到任何影響,就如同起步後,別人跑多快是別人家的事,你要做的就是保持穩定一路跑到終點,唯一的信念就是:為自己負責,反正不論快慢大家拿到的獎牌都長一樣。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此書,立即點此購書去! ●透過本文以上連結購書,《運動視界》由此所得將每年結算捐贈給公益單位。 本書內容簡介 「因為跑步,我發現我還有夢想可以追逐!」60歲的他,決心不向自己屈服,勇敢挑戰史上最難的226超級鐵人三項,「曾公」曾文誠超越自我與年齡的超鐵體悟! 他是球評記者曾文誠,曾經採訪過眾多棒球好手,是棒球界無人不知的「曾公」,他也是跑者曾文誠,在53歲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會跑三鐵,卻在60歲時完成不可能的226超級鐵人三項(游泳3.8公里、自行車180公里、長跑42.2公里),他說:「別被年齡限制你的想像,限制你逐夢」、「不揮棒,球不會越過全壘打牆外」,與其猶豫該不該行動,不如就穿上跑鞋,讓腳步帶領自己向前邁進。 在這本書中,曾公娓娓道來他與跑步結緣的過程、從中領悟到的人生哲學,以及征服那看似不可能達成的226超級鐵人三項的艱辛與初心,而這一切,都從那場「被」報名的台北馬拉松開始,讓他從一個完全不想跑步的人,開始學習在跑步的過程中挑戰與認識自己,從9K、51K、113K到226K,從53歲、55歲、58歲到60歲,一次比一次更困難的挑戰,一年比一年更增長的歲數,不但沒有擊潰他的身心,反而讓他領悟了「人生沒有不可能」的奮戰精神。 從台北馬、東京馬、平壤馬,到最終目標的台東226超級鐵人三項,一路上充滿痛苦的上坡、惡劣的天氣、重複的風景,以及每次都試圖讓你放棄的恐懼心魔,他卻能帶著即將奔六的身軀,一一突破克服,只因他堅信「昨天太小,明天太老,今天挑戰正好」,有目標就行動,有夢想就追逐,決心完成一件事的自己遠比什麼都強大。 他說,母親的離世,讓他體會到「珍惜當下」的可貴,等待未來,不如把握當下;他說,巫以欣與「LABA」潘忠韋的人生困境,讓他明白有些人的經歷遠比訓練的過程更艱苦,他說,妻子無條件的愛,讓他知道自己永遠有人在背後默默支持,可以大膽追夢,這所有的一切,成為他超越自己的原動力,即使60歲,他也要為自己而跑、為愛的人而跑、為不能跑的人而跑,因為勇敢挑戰自己,才能成為他人前進的勇氣! 專文推薦 體育主播/田鴻魁 體育主播/侯以理 鐵人三項國家級教練/楊志祥 世界健身俱樂部 資深個人教練/蔡承翰 TSNA接班人/卓君澤 熱讚好評 資深媒體人/詹慶齡 風潮音樂創辦人/創夢大叔楊錦聰 時尚老人Dr. Lin/林經甫 知名體育主播/常富寧 台北長跑扶輪社CP/張嘉哲 《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作者 張尤金 「運動狂人」粉絲團 作者簡介 曾文誠 學歷:台北體院運科所碩士 經歷:採訪主任、出版社負責人、運動網站創辦人、作家、棒球球評 愛棒球,喝咖啡、snoopy還有自我挑戰 人生第一個二十五年努力學習 第二個二十五年努力工作 第三個二十五年以後努力做自己 ※ 看更多運動好書的書摘分享 ※ 歡迎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分享給您運動圈的故事、觀點、知識與感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