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

[鐵人三項]給混合接力新手的全運會建議

$
0
0
在今年的全運會鐵人三項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縣市有許多青少年選手的加入,像是新竹縣、桃園市、台南市及台中市...等,而有些選手是非科班出身,有些則是非本科項目轉項而來的,本篇文章,會以男女混合接力為分享重點,以自身經歷希望能讓更多縣市參與,製造良性競爭。 男女混合接力: 前幾屆的出賽規定,需要完成前一天個人的賽事,才能出賽隔天的混合接力,這樣的規定也讓許多縣市無法達到組隊的資格。而這一屆,在報名時就可直接以混合接力項目進行註冊報名,報名規定的改變,讓更多青年選手得以參賽,也大大的提升了一些縣市新血的更換。 在混合接力項目中,選手的配置需要第一棒、第三棒為女子選手;第二棒、第四棒為男子選手。每位選手需要依序完成250公尺游泳、6公里騎車、2公里跑步,才能交棒給下一位隊員繼續進行比賽,這樣的比賽模式,對於比賽當下團隊的默契考驗不大,但是對於選手個人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 一、訓練安排: 單純以接力距離來安排,也是本次我準備比賽的心得,游泳項目雖然不是決定勝負的項目,但還是要擁有基本的能力,所以在每一場練習時,我安排下水第一趟進行250公尺的測驗,希望能藉此讓自己習慣比賽時剛下水的那種節奏,而後面則接著安排一些基本水感的練習,以及總量約600公尺左右的配速訓練,最後再進行2~4個15~25公尺的衝刺來刺激一下,整個訓練時間約40分鐘至一個小時。而自行車訓練,因為疫情原因訓練基本上都在訓練台上完成,每週會搭配Zwift進行一場8~15公里的比賽,或是包含熱身及緩和共45分鐘左右Zone3~Zone5的間歇訓練,結束後接著換跑鞋進行約兩公里的肌群轉換訓練。跑步訓練也是在室內進行跑步機,從一開始的中強度45分鐘,到以比賽配速完成3公里左右的訓練,期間也搭配一些速度訓練的安排刺激。而轉換的練習若比較生疏,可以於賽前一個月安排週末訓練,而我是在賽前7天左右讓自己再複習轉換的流程與動作。 二、棒次安排: 第一棒安排時,通常會安排游泳能力較好的女選手擔任,可以在游泳上岸跟上集團快速前進。第二棒的男子選手,則可安排三項能力較平均的選手擔任,目標在於緊跟集團,穩定完賽並交棒給下一位。第三棒的女子選手,需要獨立完成三項的能力,若能擁有自行車或跑步較佳的能力更好。最後一棒的男子選手,安排實力最堅強的那位扛壩子!除了要頂住壓力完成賽事,還要有決定戰況的能力,可以說是眾人的定海神針! 三、比賽技巧: 混合接力項目進行時,雖然是距離短的項目,但是卻不像田徑的短跑或游泳的50公尺項目可以在幾秒鐘的時間完成,在每一棒的完賽時間,幾乎都需要25分鐘左右,所以在體能的分配上,是很需要技巧的!而新加入的選手,有時則會因為賽事的張力、觀眾的加油聲以及對勝負的渴望,在比賽時太過於緊張興奮,而造成強度提高太多過早衰竭的現象。就110年全運會混合接力的賽事來說,於跑步路段我雖然是第一位出轉換區,身體狀況在當時也覺得很好,而花蓮縣選手與高雄縣選手相繼超越我的時候,身體不自主的跟了上去,在進行不到50公尺時,體感覺得速度過快,超出自身能力太多,而比賽距離還有一公里多,自我評估過後,決定先依照自己能力先穩定速度,過遠端折返點後才再加速上去。若非了解自身狀況,當下跟著前方選手出去後,有可能造成到達遠端折返點時已經提前開始衰竭。所以在比賽開始前,除了完整了解對手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策略的進行比賽的過程,並且考量多種狀況,做全面的準備。 總結: 江湖中有部分迷思,距離越長的鐵人賽事,難度越高,然而每個距離都有它困難與辛苦的地方,接力項目看著距離很短,實則比賽張力、強度很高,一點點的小失誤或能力落差,就有可能逆轉戰況。今年看到不少縣市有些新的隊員的加入,在整體實力上尚有進步空間,而下屆全運會將在台南舉辦,若能把握這兩年的期間,針對不足的能力再加強,並累積更多經驗,相信下次全運會賽場能有更多精彩的表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8

Trending Articles